硘歸本心 — 林瑞華與鄧淑慧雙個展
作者: 簡政展



硘歸本心:林瑞華 & 鄧淑慧雙個展 文圖/簡政展

 



    陶藝家林瑞華與鄧淑慧為竹南蛇窯二代窯主夫婦,近日在清華大學藝文中心的雙個展,不僅是鄧淑慧回歸母校的創作回顧,也是林瑞華創作生涯的階段盤整驗收。以往大眾對陶藝展的印象不外乎是造形、釉彩或媒材的發揮呈現,甚至是透過陶藝創作來探討內心的思維與外在的影響回應。但在這檔取名為「硘歸本心」的陶藝展覽中,藝術家所呈現的已不僅僅是技術或美學的視野,更是人類與陶藝之間自古就難分難解的土與火淵源。

 

    來到展場入口處,首先遇見的是鄧淑慧的畫作以及人和貓造形的陶藝作品搭配。人的造形不管是在畫作和陶藝作品上皆呈現盤坐靜置的姿態,貓的樣貌則更顯得溫馴而乖巧。根據林瑞華的介紹,他認為這些作品的深意取自於妻子人生旅途中的經驗與歸結,因為歷經幾次車禍意外的生死邊緣,貓的生命韌性與蟄伏靜謐的姿態,成為了鄧淑慧最喜愛的表現主題,她更把貓視為一種環境守護者角色,而盤坐靜置的人物則象徵著經歷生命種種後的沉澱與回歸。

 


鄧淑慧 2015 陶瓷 26x16x29cm


鄧淑慧 只求一口順暢的呼吸 2014 陶瓷12x12x18cm

 


    林瑞華的陶藝實驗作品占了展場大部分的空間,是他歷經數十年潛心凝聚的精神與毅力,不僅盡力呵護蛇窯這方窯土與聖火,更不斷地突破瓶頸,締造陶藝領域的新契機與高溫柴燒的記錄,並曾創下金氏世界紀錄1563度,也是目前「柴燒燒窯最高溫度」藝術創作領銜者。柴燒1563度的意義不只是單純數字上的刻度,更代表著人類在土與火關係之間的新境界。當柴燒窯能達到如此高溫的時刻,不僅陶土本身的物質性會被激發而改變,協助加溫的柴火木料也會達到另一種融合轉化的質變。簡單地說,作品的光澤與質地已不再是傳統認知中陶土上釉的陶藝表現,而是回歸原始土料本身被窯火激發而出的質變。林瑞華將之稱為「土釉」,與中華民族自古擅長的「泥釉」和日本長久以來慣用的「石釉」,有著不同視野的意義與脈絡區別。

 


林瑞華 -行者 2007 瓷土 31x14x78cm


林瑞華 寶島台灣 2011 高嶺土;紅土 28x27x78cm


林瑞華 寶島台灣-寶礦 2012 原礦土;紅土 26x26x66cm

 

 

   林瑞華的柴窯強調的是自然釉的魅力,從展場中的「三角稜」造形系列作品可以窺見,他所要表現的是一種不安之下所欲達成的和諧。而「脈」系列則闡述了在陶藝傳承過程中,追求登頂到極致時的艱難,與歷經多層次與角度下的轉折淬鍊。最後的「寶島台灣」系列則代表他的探索與實驗精神,期待能帶來台灣陶藝的新契機與新境界。林瑞華在現場表述中曾多次特別強調陶藝柴燒的環保概念,他認為唯有對材質使用的極致追求,才能與自然達成最佳的和諧。在柴燒1563度中,追求的不只是溫度,更是如何在最有效的耗材、最快的時間,以及最少的汙染下,把陶土最原始的本質與藝術層次呈現。透過林瑞華命名的「十彩窯汗」手法到淋漓盡致的「釉母」理念,他讓坯體在調控的高溫之下形成由內激發而出的自然釉,加上燒窯產生的柴灰也是自然釉,使多種自然釉之間交融出更多層次的質地與色感變化,以至最終呈現出猶如自然礦藏與玉石般炫麗斑爛的色澤。

 


林瑞華 台灣百岳 2014-2016 原礦土  由一百件山型作品組成


林瑞華 窯公的禮物系列  多次高溫柴燒  棚版 59x59cm

 


    林瑞華認為,陶土的燒製和使用方式與人類的文明演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他將「釉母」的理念解釋為向大地與自然的學習。釉本來取自土,土本來自於大地,大地即是釉彩的母源。當陶土被燒到一個極致的境界就會形成如石頭般的質變,因此地球原本就是世上最大的窯爐,人類所學所知的燒窯技術乃只是滄海一粟的片段經驗。而「硘歸本心」的「硘」與中國的英文「China」(支那)皆是取自陶瓷之意。在陶瓷的領域上,林瑞華與鄧淑慧夫婦由最基本的土礦調配製作到成品所需觀照的種種層面均有專門的研究與著述,除了要破除舊有的柴燒觀念與迷思外,更不斷強調創作過程中,必須破除表相的糾結與苛求,回歸原始本質的脈絡上,個人的藝術表達方式與特色,才能由心而再創新。林瑞華夫婦如此不上釉卻更顯自然釉光彩的陶藝追求與正能量觀念,在近年來的國際展覽與各界推崇讚賞中已獲得最好的明證。

 


《硘歸本心》展出現場


鄧淑慧現場畫作

 


【參觀資訊】:

展期:2016.3/27-4/30

時間:週一到週五12:00-19:00、假日12:00-17:00

地點:國立清華大學藝術中心  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清大綜二館1F
網址:

 http://artscenter.web.nthu.edu.tw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