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nning Edge 破‧境 ― 2016亞洲當代陶藝交流展
作者: 簡政展

破境2016亞洲展_01_標題圖.jpg
 
Stunning Edge 破‧境 ― 2016亞洲當代陶藝交流展 文圖 / 簡政展
 
 
日前開展的「Stunning Edge 破‧境―2016亞洲當代陶藝交流展」是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設計分館自去年底落成進駐南海學園後,首次的盛大國際性展出。在這次的交流展中共集結包含台灣在內的5國共55所國外知名大學一起共襄盛舉,總作品數逾380件,其中來自台灣本土創作就達120件,號稱是本展歷來參展人數最踴躍,作品內容與數量也最豐富的一次,更是臺北當代設計分館開館以來,規模最大的展覽。
 
透過展覽的介紹與說明,可以初步得知兩個訊息,一是作品量多且豐富盛大,二是國際交流吸引多國參與,甚至連遠在南半球的澳洲都一同前來參展。而甫進入到臺北當代設計分館,一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樓大廳號稱台灣設計精品的商品販售區,在原科學教育館的建築結構中可以體會到,文化部與台灣工藝研究中心有強烈的企圖心想要藉此推廣台灣工藝與設計的軟實力。由於作品數量達到近400件的規模,而當代設計分館的空間受到原來市定古蹟的空間侷限,因此主辦單位選擇將作品分別散佈在各個樓層當中,營造出一種全館豐富而多元化的展出樣貌,將國際盛會的舉辦能量與門面佈置,透過這棟新生的古蹟建築,將既有空間發揮至極致。

 

破境2016亞洲展_02_4樓展區.jpg 破境2016亞洲展_03_品牌陶藝特展會場.jpg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設計分館4樓展區 「BRAND New- 品牌陶藝特展」頂樓會場
 
 
此次的展出主題為「Stunning Edge」,中文翻譯為「破‧境」,除了意含打破國界的盛大集結,也寓意令人讚嘆的驚喜。然而,在風光盛大硬體展示中,卻再次凸顯台灣展館普遍性的軟體經營缺乏。身為博物館從業人員者都清楚,要蒐羅這麼多的參與單位和作品實屬不易,但如何將他們做出最適宜的展示,才更是一件需要費心思量繼而竭力安排的浩大工程。從來自各國各校的作品中可以發現,不管在創意發揮、媒材使用及議題與文化深度上,每件作品都各顯風華且各自崢嶸。琳瑯滿目的安排與多樓層的豐富作品配置,的確帶來一種吸睛的觀展享受。但這似乎更像一場絢麗的嘉年華與蒐奇的博覽會,因為在作品說明、分類、引導和展示脈絡上顯得零碎而無章法。首先,身為一間舉辦亞洲當代陶藝交流展的博物館,首先應著重於目的性的探討,交流的目的並非只是作品及人員的往來,更需要深度地解析來導引出展品與觀眾之間的火花。館方雖然有舉辦演說和研討會的計畫,但對一般觀眾來說,既難以簡易區分出各國作品的差異,更無法透過現場的任何資訊去獲得瀏覽外的收穫。交流展如果是諭示趨勢和未來視野,那麼在各國各校相同與不同之間是否有什麼樣的因果脈絡關係?更遑論在一個嶄新的復舊場館裡,連置身其中的工作人員與志工都搞不清楚到底展區的範圍涵蓋有多大,究竟展示的內容區分與動線該如何依循。
 
破境2016亞洲展_04_奧村巴菜 日本.jpg 破境2016亞洲展_05_狗臉.. 三野惠子 日本.jpg
Curculio camelliae 奧村巴菜 日本 狗臉上顯現的異相2 三野惠子 日本
 
破境2016亞洲展_09_Father's Wish 韓國.jpg 破境2016亞洲展_10_HULA  Myung-ji KIM 韓國.jpg
Father's Wish 河羅景 韓國 HULA  Myung-ji KIM 韓國
 
 
回歸到作品來看,本次展出的五國,中日韓澳台,中國的作品除了有創新和多樣的形式外,的確帶著許多富含漢文化本位的深厚意涵,這些都流露在禪意和古籍典故當中。而韓國則多在傳統與現代的格局中嘗試不同的刺激與碰撞;日本則有較多跳脫形式和自身文化本位外的大膽嘗試;台灣就相對展現出較多個人現實觀察上的轉化與映照。至於來自南半球的澳洲,不僅難以窺見任何相關作品的說明引導,甚至要找到這些作品的展示所在都相當困難,猶似一場曇花一現的點綴,看似存在,實則無足輕重。
 
破境2016亞洲展_06_別有洞天 中國.jpg 破境2016亞洲展_07_猛虎聽經 中國.jpg 破境2016亞洲展_08_浮游生物 中國.jpg
別有洞天 王登 中國 猛虎聽經 郝賽 中國 浮游生物系列-靜像 何一波 中國
 
破境2016亞洲展_11_Behind the Dragon 澳洲.jpg 破境2016亞洲展_12_痕跡 楊梓 台灣.jpg
Behind the Dragon 馬張美松 澳洲 痕跡 楊梓 台灣
 
破境2016亞洲展_13_玫瑰的性別 台灣.jpg 破境2016亞洲展_14_衍生 王秀琴 台灣.jpg
玫瑰的性別 楊宗嘉 台灣 衍生 王秀琴 台灣
 
 
整體而言,這是一場值得看卻難以深入的陶藝博覽會。在各國作品各展風華的崢嶸中,觀眾或許可以在某個區域或某個角落得到新鮮驚豔的蒐奇與視覺享受。但類比於舉辦國際陶藝展覽經驗豐富的陶博館而言,缺乏區域性的類分與目的性的脈絡引導。特別是規劃在頂樓的「BRANDNew—品牌陶藝特展」標榜推廣臺灣陶藝精品的獨特性,並建立代表臺灣特色文化的品牌,又再一次曝露台灣文化場館對於陶藝乃至於藝術創作的速食與短視。這樣的品牌陶藝特展無法達到任何聚焦效果,置於相對荒僻的頂樓區域,更是流於推廣理想下的空泛與不切實際。讓博物館回歸博物館的專業,深化研究、典藏、展示與教育的功能,將博物館的目標落實,才能務實的提供文創品牌優惠且有利的空間和支援,也才能在裡子、面子和銀子的全面提升更上一層樓。
 
 
【展覽資訊】
Stunning Edge- 2016亞洲當代陶藝交流展
Contemporary Ceramic Art in Asia

● 2016年8月20日~2016年11月20日

   地點: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臺北市南海路41號)

● 2016年11月26日~2017年1月15日
   
地點: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地方工藝館及工藝設計館(南投縣草屯鎮中正路573號)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