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映壓抑與焦慮
從大學到研究所,簡湘霖的作品從可愛動物,轉變為傳達人類情緒不安的狀態,或討論動物受人類傷害或約制的議題,可以感受到年輕的她面對未來生活的不舒適與困惑;這可以視為她的成長,從家庭、校園跨進現實社會的轉換與身心調適。
《焦慮行為》2017 尺寸38 x 22 x 24 cm
2017年,她完成作品《焦慮行為》,乍看此作擬真地形塑了人體小腿與腳掌部位,那曲弓的腳掌、暴露的筋血管、緊縮的腳指頭,呈現主人翁身心處於緊繃的狀態,仔細端詳,腳指頭隱現手掌與手指的樣貌,超現實的詭譎氣氛濃厚。此作獨特之處在於,作者僅以身體的小局部來表現全身緊張的狀態,細膩地以陶瓷模擬皮膚的地質與色澤,十分傳神,其次,她形塑緊張情緒的布局能夠引起觀者共鳴,在視覺感受模糊的界線上,從隱晦角度將腳指與手指的造形融成一體,引發腦中認知錯置的警訊,強化緊張的氣氛。
《本能防衛》2018 尺寸65*27*33cm
而2018年的《本能防衛》,作品幾乎是一位瘦小女子的實際尺度,描繪一位裸身跪地、雙手胸前環抱至後背、頭部向下緊貼腿部的女性。這是身體遇到災難時的最佳防衛與保護姿態,也是人在悲傷至極、或緊張至極,關閉身體向外連結的一種安撫自己的狀態;在弓起的背部上,脊椎骨從頸部到尾椎節節突出,手指施壓處深陷的痕跡,令人深深感受到其緊繃的身心情狀。
權力關係
簡湘霖曾提及自己遇見的真實事件:路樹被工人砍倒,樹上的鳥巢掉落。她為此難受許久,或許是人類的無心之過,但讓她開始關注與反思人類對動物的種種傷害與控制的行為;她不諱言地提及,對動物的關注一部分源於情感,一部分想藉由動物的本能反應,牠們直接反射外在環境所加諸的種種壓抑,反思人類應該有的同理心與關懷。
《掌權者》2017 尺寸31*11*24cm
《過度細膩的愛》2018 尺寸105*105*45cm
如2017年的《掌權者》,懸空的半截右手臂,握緊拳頭緊抓老鼠的尾巴,被倒吊著老鼠微張口作驚恐狀,但牠的身體已經全然投降放棄的模樣。作品的企圖清晰明瞭,擬真寫實又直接的造形語彙,又分別使用了夏威夷紅土與白色瓷土,傳達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位階反差,是操控者與被操控者、上位者與下位者地位懸殊的狀態。又2018年的《過度細膩的愛》,爆筋、用力張指的兩條手臂,似乎是肌肉有點鬆垮老態的手臂,以及一隻沒有毛、閉眼嘶吼的白貓,橫跨在一手臂之上。貓是人類的寵物,但這隻沒有毛的貓比較特別,如同許多實驗室中的無毛老鼠,因為人類抗過敏的需求而「被生出來」的,對於作者來說,這是因為「具備著功能性與人類的私慾」而被製作出來的寵物;批評、批判意味濃厚。
《最接近真實的面貌》2019 尺寸58*35*50cm
《掌心遊戲》2019 尺寸120*90*180cm
2019年的《最接近真實的面貌》,此作更簡潔,一個人類手指和兩條鳥類的腿,兩者比例懸殊,也是一紅、一白的顯明對比。這巨大的手指成為鳥的棲息地,作者還希望裝置在有藍天的地方,暗喻鳥類與人類的關係是暨自由又約束,而手指跟鳥爪的造形比例不合邏輯,也似乎暗示了兩者關係的懸殊與張力。而《掌心遊戲》,她是嘗試挑戰互動裝置的形式、討論關係平衡議題的作品,包括一鐵製的蹺蹺板,兩邊各有一直立的、半截陶製手臂與手掌,中間懸掛了一隻張翅的紅色鳥。操作機關,讓蹺蹺板上下移動,大手掌便有機會去「捕捉」懸在半空中的鳥,碰觸到這個陶瓷鳥時,其上的陶瓷羽毛便會應聲落下。誰可以操作這蹺蹺板?你或者我?可能最後,沒有任何人可以擁有這主導權,但此平衡的破壞者是人類,維繫平衡者也是人類,每一個人都有平衡現況的責任。
符號混搭:混種的困獸
《過度飽滿的佔有》2017 尺寸42 x 39 x 48 cm 2020年「台南新藝獎」得獎作品
簡湘霖創作的另一特色是人體與動物造形的混搭,或者說是藉由符號混搭的運用,產生概念上的衝突,挑起觀者對主題的探索。可能是從小喜歡看格林童話、寓言故事,她腦海中總有許多奇妙的想法。如2017年的《過度飽滿的佔有》,這鵝頭人身的造形十分強眼。鵝頭向左前方伸展,目光呆滯地凝望左前方,但表情嚴肅且困窘;鵝頭之下是一上半身人像,胸肩微向前傾、胸部微向後縮,雙臂皆被截斷,挺出大肚腩,雙乳微下垂,也被截斷的雙手陷於大肚腩之中,捏掐出肚大、肥肉多的模樣。作者傑出的擬真刻畫,能感受到肌肉肥厚軟嫩的觸感,而手臂局部被截斷、被消失的狀態,加上生物混搭的塑造,具有超現實風格的特質。此作獲得2020年台南新藝獎的肯定。標題顯露了作者的批判,人類的貪婪是自然界最大的威脅。
禁錮之形 2017 尺寸43x35x48 cm 2018年「大墩美展」優選
2018年獲得「大墩美展」優選的2017年《禁錮之形》,頭部被置換成長長象鼻的男性半身像,露出微微下垂的右乳房,小肚腩、鬆垮的贅肉感及皺紋等,如邁入老年的樣態;右手環抱於胸前、左手疊於右手之上,長長的象鼻與左臂平行、垂掛著,左手掌施力緊壓著象鼻上方,整體看似緊繃的狀態,也似無所適從的低聲呻吟。象鼻表面及人體皮膚年齡狀態都刻畫得逼真,暨顯得詭譎又有一股強烈的壓迫感,令人聯想到善體人意的大象與老人的身軀被融為一起,有一股強烈的無助感襲來。
蛻變:物種演繹
《無視坦然的真》2018 尺寸45*45*105cm
就現況而言,簡湘霖的創作在她創發出有機的新生物造形中,看到她完整概念與創作技巧的全然發揮。如2018年的《無視坦然的真》,此作品外形完全脫離生物的基本樣貌,如用手掌作出暗示鳥頭的形狀,長長的脖子連接一橢圓形的軀體,之下有健壯的雙腳,但腳如手臂、腳掌如手掌也如鳥類腳掌。這個「新生物」是作者創造出來的,奇異詭譎的氣氛濃厚,得除掉所有人類腦海中的概念與聯想,才有辦法重新啟動牠的「我在」,以便宣告主權。
《嬰兒床》2019 尺寸90*90*68cm
《突變的巨大生物》,2019 尺寸230*64*95cm
而2019年《嬰兒床》,作品焦點是圓形嬰兒床上的兩隻怪異的生物,牠們的頭部造形如蝙蝠,有四肢、有尾巴,腳掌如人類的手掌,身體無毛,也沒有其他顏色。新生的模樣,預告了新生物在此成長茁壯。又2019年的《突變的巨大生物》,令人聯想德國作家卡夫卡筆下的那隻爬蟲動物。這是一造形詭異的生物,身軀如毛毛蟲卻有人類的雙手雙腳與後臀,弓曲身體的造形,手腳已經失去做作用,全憑軀體中如毛毛蟲這類的節肢動物,以蠕動方式前進。是大環境提供了物種進化的可能,是物競天擇的演化,但,這是人類未來之路嗎?外在環境會創造新的物種,以便適應新的環境,然後不斷循環;在簡湘霖的創作中,可以聽到作品本身發出的低吟,是長長的嘆息聲。
身境與處境
簡湘霖今年27歲,甫從學校畢業,尚未進入社會,或可說,初入社會。在創作上,她以寫實捏塑、超現實主義風格,以及喃喃自語式社會新鮮人的焦慮,從動物到動物與人類的關係,到人類處境,查探現實社會的現況。
在她的作品中,幾個不可或缺造形元素,如人類的手臂、手掌,它們代表了握有主動權的主體;如皺紋,暗喻了時間消逝,也傳遞親近溫暖的感受;如陶瓷媒材,泥土適合表現人體的皮膚、外型,也有類似的特徵,都會因為時間的流逝,留下裂痕、留下乾裂的狀態;在她的作品中,她掌握了符號錯置拼貼的張力,創造了立體物件視覺與觸覺的絕妙布局。這些小小議題,是她個人的實境寫真,但因她細膩的處理手法,有了真切的迴響,而成了現實社會的實境寫真。
刊載於2020年5月《藝術家雜誌》,5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