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陶修身的生活陶藝美學—蔡榮祐「觀.生活展」
作者: 杜文田 / 陶藝家: 蔡榮祐

 

以陶修身的生活陶藝美學蔡榮祐「觀.生活展」

 

文•圖  /  杜文田

 

 

本土疫情爆發的前一天513日,蔡榮祐「觀.生活展」於防疫規範下簡單隆重的開幕了。此次展覽由中興大學藝術中心邀請,配合興大畢業季展出;蔡親自策畫的展覽主題「觀.生活」,不僅以自身面對創作的態度來回應青年學子,在今疫情嚴峻之際,大師的藝術心靈與真誠創作,對於更廣大的觀眾而言,正好巧妙地作為焦躁不安宅生活的緩衝調劑。

 

現代「文藝復興人」

 

在台灣現代陶藝發展的歷程中,蔡榮祐扮演了重要推手的角色。台灣經濟尚起步的1970年代,蔡榮祐即以銷售熱烈的展覽帶動了台灣現代陶藝的市場,涓滴不斷的創新過程中,從平凡的生活陶作上透露出個人謙沖氣度與藝術風采。

 

蔡榮祐學藝通古貫今,對多方範疇的藝文主題皆感興趣,從油畫、西方藝術、陶藝創作到深受東方禪石、東洋與中國古玩的吸引與鑑賞、攝影、書畫藝術上的交遊與收藏等,從往至今各有不同階段的發展取捨。尤其蔡對於攝影的愛好與長期以來對生活、旅行不間斷的拍攝記錄,養成了對環境觀察的美感眼光,甚至喜愛透過翻閱流行時尚雜誌上的廣告,獲取構圖設計與色彩靈感的方法,可見他優游於藝,與時俱進地追求全方位領受與實踐的「通才」境界。

 


蔡榮祐油畫創作與禪石收藏

 


蔡榮祐油畫創作與致贈中興大學的《圓滿》造形柴燒陶甕

 

 

觀.生活

 

蔡榮祐探索藝術生命、追求創意人生的心,一路走來樂此不疲,亦發自在。此回展覽經由藝術家之「觀」,匯集了來自山河自然、人文地理的大千萬象,如那些可多面觀賞的奇石、環境中的「質感」、花木與人像攝影作品,每一個片段、每個鏡頭蔡不僅都有故事可敘,且清晰記得於何處所攝。另外還有,蔡個人橫跨世紀的從藝生涯中,許多重要與顯微的大小創作早年向侯壽峰習畫時期所創作的抽象與具象油畫,其上可見自行裁木製作的框裱,以及在人情社會中他對親友的關照化作石頭上的智慧語錄、親手製作未寄出的賀年卡,當中皆可見其筆墨力道,真情流露。

 

在這些生活藝事的鋪陳下,展場與展覽專輯中還可發現蔡榮祐早期的經典之作,包括2015年「展生活」當中初次亮相的柴燒作品,以及蔡早年從未展示過、珍貴的陶藝作品原形設計初稿,由此帶領我們進入他的陶藝美學境地,觀者得以再次對焦、體悟,藏在蔡榮祐的生活陶器中,縱始繁華落盡、鉛華洗淨後的那份樸素雋永、安穩敦厚。

 

蔡榮祐日常攝影集與禪石收藏 (照片提供 蔡淼全)

 

石頭上的生活格言與《憨厚》造形柴燒陶甕 17.7 x 17.7 x 12 cm, 2015

 

上為《質感系列》攝影作品 ( 攝於美國維吉尼亞州,2002),下為《包容》大碗造形作品

 

 

「當轆轤轉動,當手握噴槍,當守候窯門,我就像是一位教徒,懷著無比虔敬的心情,期盼能創作出理想的作品。」這是蔡榮祐於1990年的十四年成果展所寫下的自序語錄。「風格即是其人」,引領蔡進入陶藝之門的台灣現代陶藝領航者邱煥堂如此形容蔡榮祐的作品。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創作者的性格、修身與面對創作的態度,著實能映照顯露於作品上。而其辨識度,則可透過大師作品的形、質、色三個面向來探討。

 

 

 

《圓滿》、《憨厚》系列的陶甕造形看似源自於傳統,實則含藏著蔡榮祐的獨門技法甕身以內外雙層坯體於沿口接合成形,綜合傳統拉坯與陶塑,細微內化支撐結構於無形;在有限的造形中擴增了內在空間,使呈現極簡大器的外象。由此,造形技法首次被賦予了比喻的詮釋能量陶甕有了飽滿敦厚的樣貌,虛懷若谷的精神。在造形物件如《耿直》、《親情》系列的陶塑,以及生活陶器《惜福》及《捨得》系列上,也有同法之妙。以陶板成形的《耿直》方柱體稜角分明,量體分裂下維持剛正不阿的線條,宛如多元分歧的現代社會裡一座警醒的精神象徵;由瓶甕身形延伸出的柔和陶塑體《親情》,在量體大小之間的距離與向位安排間,召喚出藝術家心中珍視的家庭情感與人際關係;《捨得》器皿上沿口鏤雕的技法,不僅求技法的創新,也藉由捨去一塊泥所成就的空境,參悟人生的成住敗空,提醒人們捨得的胸懷。

 

《圓滿》系列陶甕  36.8 x 36.8 x30.3 cm

 

《捨得》系列  24 x 24 x 22.5 cm

 

《捨得》系列  18.6 x 18.6 x 28 cm


惜福碗10件 13x13x6cm

 

 

 

器形的外表是陶土與釉色交織形成質地之處。在此,蔡榮祐於美感鏡頭下擷取的「質感」畫面,引領我們面對抽象的質地時,從腦海中映照出更深層細膩的體會。《圓滿》陶甕上,淡霧的大地土色融熔,渾然一體,如石、如玉、如苔;坯體礦土中的鐵質黑斑攜出,形成如霧中的煙雨點點,思緒也隨之沉靜下來;又當赭黃、棕紅、水藍、綠濤交錯淋漓如水瀑飛下,它們大放釉彩,時而水光瀲灩,時而如山中浮嵐暖翠,觀之心曠神怡。《印象小野柳》與《石窟頌》則是以陶瓷釉藥與雕刻技法,模擬自然風化的石頭質感,捕捉天地造化中的時光步履,由這樣的創作過程背後,顯現出蔡榮祐懷古敬天的特質,也是他向大自然永續之功獻上的致意。

 

《圓滿》系列陶甕  34.6 x 34.6 x 30.7 cm

 

《憨厚》系列陶甕  38.8 x 38.8 x 27.6 cm

 

《印象小野柳》21 x 18.3 x 15 cm

 

《石窟頌》32.7 x 13 x 10.6 cm

 

 

 

《包容》的立方造形、瓶器與大碗上,則有著蔡榮祐在釉彩上的動感追求,從熟捻的掌控中開創未知變化的冒險,讓坯體與釉土之間存在著溫度變化,釉與釉之間存在著不同熔點,使得覆釉技法下的變數增添了生滅流動的成相,華麗指數與破毀機率相隨升高。這些背後看不見的衝突、百鍊過程,與呈現在我們眼前的自然流淌、奔放中帶著節制、剛柔並濟的效果,隨時光交融成一種比擬為「包容」的釉衣。

 

《包容》立方造形   29.5 x 29.5 x 13.2 cm

 

《包容》瓶器  19 x 18.2 x 31 cm

 

《包容》大碗造形  44.5 x 44.5 x 16.4 cm

 

 

從蔡榮祐熱情分享的美感素材中,觀者們得以一窺藝術心靈背後的創作工程,對照作品多元的類型與豐富的色層,心中遂能有豁然開朗、其來有自的會心應證;「觀.生活」開啟我們美感的窗口,從形、質、色三條路徑探進蔡榮祐的生活陶藝美學,了解陶藝家如何面對創作,如何跟作品對話,知其作品風格特色何以能雋永清新,讓人百看不厭。

 

 

【展覽資訊】

 

蔡榮祐觀.生活展

展期:2021. 5 / 13 ()~延長至 2021. 6 / 26 ()

地點:國立中興大學 藝術中心 (圖書館七樓)

地址:台中市南區興大路145

時間:週一至週五0900--1700,週六至週日1000--1600

電話:04-22840449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