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安平的故事,再現風獅爺的傳奇 — 吳其錚
作者: 簡政展 / 陶藝家: 吳其錚



追尋安平的故事 ,再現風獅爺的傳奇 — 吳其錚  文/ 簡政展  圖/ 吳其錚
 
    對一個創作者來說,創作需要的不只是專業和技術,更需要無可取代的熱情與靈感來源。目期定居在台南安平的陶藝工作者吳其錚,不僅將陶藝創作結合在地的思維與傳統追憶,重新呈現在觀眾面前,更透過社區工作營的實作嘗試與人際互動,讓外地人重新體驗安平不只是安平的參與,讓在地人感受過去不只是過去的想像。


    近年來由吳其錚發起在安平的陶藝創作計畫,主要著重在兩個方向上,一個是「安平故事」的追溯,另一個則是「風獅爺復育計畫」的實現。每一個人都是故事的來源,每一個故事都創作的靈感,用在地的故事連結在地的情感,也用屬於在地人的創作感動在地的人的回憶。在「安平故事」的追溯上,不只是為了懷舊,而是更因為看見價值的存在。生活在都市的人們總像是沒有歸屬感的過客,即使生活在家的空間裡卻缺乏家的感受。因為外公是安平人,而選擇回到安平居住溯源的吳其錚,雖然安平並非他自小生活成長的家鄉,但在鄰里間的生活互動和人情味之中,發現有故事的安平更讓他有歸屬感和熱情的感動。也因此他決定和在地的安平鄰里與夥伴吳天祥等人合作,一同努力收集安平耆老間仍流傳古老故事,趁還來得及,為古老的故事保留珍貴的記憶,並重新燒製並轉化屬於安平的符號。
 
 
左圖 風獅爺大合照        右圖 安平故事 安平女人
 
    陶瓷不只是陶瓷,創作也不只是創作。陶瓷即使打破了或散落了,也應該還能產生出另一種意義,甚至破碎的陶瓷就是材質意義的一種重生,從實用中脫離的過程。「風獅爺復育計畫」的實現,即是為了替安平找尋昔日漁村生活中,家家戶戶皆曾習以為常,如今卻已漸漸被淡忘遺失的風獅爺印象。由於吳其錚認為創作絕對不是單純的技術性問題,陶藝創作的也沒有那多不可說的神祕過程,因此從事社區參與的活動,讓一般非陶藝工作者也可以透過「風獅爺復育計畫」的目標參與其中,不僅是對個人觀察經驗的累積與交流,也是對技法要求的一種重新實驗與要求。從近年來對迷你小柴窯的實驗過程中,他認為做陶,連蓋窯都應該算是一種創作過程中的要素,把過程和構造都攤在參與者與觀眾面前,才能帶領觀眾體會做陶其實就金木水火土各種自然元素之間轉換關係的一種串連,也讓觀眾在傳統與創新中得到參與的驚艷與接納的認同。
 
  
左圖 吳其錚自製小柴窯     中圖 安置在安平古厝上的風獅爺     右圖 阿嬤白老虎風獅爺
 
    做陶的人就像是一個說事故的人,要給觀眾開始、過程與結果,其中有踏實的鋪陳,也有精彩的轉折,這樣才能讓最後的結果觸動人心。而創作者自己也是一位觀眾,也要忠於感覺的起伏、流失、忘記與再發現的悸動。吳其錚希望自己的作品帶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故事符號組合下有趣和好奇的感受,然後才是放下技術執著後的深入理解與接受。在「風獅爺復育計畫」的實現中,吳其錚把這些來自素人參與的多變奇幻風獅爺作品,一方面無償的分享展示,另一方面也贈與感興趣的安平在地居民,並協助其安置到舊建築的屋頂上,讓風獅爺在安平的傳統意義有了嶄新的傳承面貌,繼續連結安平風光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左圖 吳其錚與風獅爺                          右圖 安置風獅爺
 
    吳其錚從沒間斷過對做陶的探索與熱情,並且不執著於細節的苛求,反而重新去揭開陶土與人之間的生活關係與接觸感受。選擇回到外公的原鄉定居,不僅是一種溯源的追尋,也是堅持自我態度的尊重。因為他認為藝術不應該有侷限,創作也不應該被界線給枷鎖,做自己想做的陶才能讓自己的熱情不間斷的和陶土一同燃燒,有熱情才能讓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故事和題材被重新關注與創造。
 
「風獅爺復育計畫」資訊官網:https://www.facebook.com/lionofwind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