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展出具備的多重面向,可以回到展覽物件的調度與陳設進行思考。多元且豐沛的形式語言,是虎神擅長的創作表現,散落的物件與自然主體之組合,以相似的造形語彙搭配物件配置,建構出觀看者得以自我解讀的擴充空間。
如同大眾面對文化、創作者面對材質又或是追尋創作純粹性等,扎根練習與實踐的行為,皆為朝向目標邁進。虎神將土壤翻掘出地面,一遍遍的攪和,最終在堆砌與捏塑中成形。在戶外場域,物件受「自然」更迭影響,而觀看的魅力即是透過身體去尋找遺留的痕跡。這種動態表現同樣體現在虎神的生活中,不論是打著赤腳行走,又或是手腳並用的反覆練土。他以土為媒介,高度身體勞動,使手與腳毫無分別。打從踏上土地那刻起,創作的身體貫徹全身,是十足的身體性表現。可以是崇敬自然的神話故事,也可以是材質流經身體的延伸,唯一無法割捨的是觸碰土地後流露的情緒。
〈捏地―牛〉從挖掘開始,一路走到練製、堆砌與塑形,源自土地極其自然,物件的堆砌絕對合乎邏輯,每一處細節施予不同色彩的釉料,是虎神灌注其中的圖層式美學,堆疊的圖層與手塑留下的痕跡介於模糊與清晰之間,斑駁的痕跡便是他身體延伸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