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裡一道美麗的風景—臺灣陶藝家的實用品味與品牌
作者: 莊秀玲
島作市集於台中歌劇院
島作市集於台中歌劇院


生活裡一道美麗的風景

―臺灣陶藝家的實用品味與品牌

/ 莊秀玲     攝影 / 莊秀玲、楊培亨

 

今年12月快閃兩場藝文市集活動,一是在臺南美術館戶外舉辦的「森山市集」,一是在臺中國家歌劇院草坪上的「島作.陶作集」。前者是集合工藝、藝術、音樂、美食的大型市集活動,熱鬧得令人心情也沸騰;後者則是小而美,以臺灣陶藝家、實用陶藝作品為主軸,加上其他工藝、速寫繪者、地方美食等,優雅地展開一場令人欣喜的美的饗宴。兩者都讓我微笑,當然,焦點都在陶藝家們的表現上。

在「島作.陶作集」市集中,主辦單位精選了30餘家陶藝品牌與工作室,少部分是邀請、多數是徵集評選而來,作品的風格與種類多元,創作者年齡跨度大,作陶資歷深淺不一,一次看足很多精采作品,也感受到新興陶藝品牌的活力,加上市集優質的整體規劃,雖然許多優秀的陶藝家與品牌未能參與,但市集裡的作品表現還是令人振奮與雀躍的,仍可說是所有臺灣陶藝工作者們努力的成果。

 

有沒有自己的品牌?

在藝術創作表現及日常實用功能性上兩棲的陶瓷媒材,或進入藝術市場、或投身於工藝美學、或設計量產實用容器,或者,從事陶藝教學、或提供體驗服務,都可以是專業工作者生存的基本模式,亦可兼顧之。但近幾年,陶瓷藝術科系畢業的大學生或碩士生普遍有一種焦慮,似乎都在催促自己趕快成立陶藝品牌,開始製作實用器皿,才能顧好肚子、才有機會存活下來。尚不知道這現象是否需要關注,但畢業生對生計的焦慮急迫,也就是這般焦慮,臺灣實用陶藝創作的能量持續加強中,投入陶藝品牌建立的陶藝家或團隊,應該是30的好幾倍。

評價手做實用陶藝作品好壞的標準不複雜,簡單說包括作品的風格美學、表現技巧及實用性,如果論及品牌,則尚包含品牌形象的維繫與提升。成就一個陶藝品牌或創建一款風格並非容易的事,要品質與價格相互搭襯,能被市場接受、創作者也心滿意足,恐怕得要個十年工夫、十年的全心投入,半吊子的狀態恐怕難以成事。作品的表現力取決於創作者個人的美學與品味,以及能否熟稔且協調地運用陶瓷各種製作技巧,但同時還要找到作品存在的價值,才有機會穩健發展;而通常,作品要能自然而然地流露純熟的韻味,對物件的實用性與整體搭配有美感上的統合力,琢磨的時間以及人生歲月的歷練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論及品牌,品牌的名字存續不難,但如何成為公眾生活中的一道風景,就得細細謀劃,除了風格品質到位外,品牌形象的建立得依賴著人與人之間、人與物間的關係、體驗與記憶的累積。因此,陶藝家在創作時間之外,要學習品牌管理的知識與操作技巧,如在市集所見,作品吸金的陳列,品牌形象的曝光介紹,與顧客面對面交談、相互了解等,一個人的工作室不及多數人集合的力量與士氣,傳遞能量、傳遞美好,也是重要的功課之一。

 

為豐饒與樂趣而存在的實用陶藝作品,註定不平凡地存在著

借鏡日本經驗,從「到鄉下住一晚」到「到鄉下創業」的倡議,回歸自然的慢活生活型態已在人們的心中逐漸深植;是時候回到(重新展開)腳踏實地的新生活,重新重視身體的直觀感受,重新審視前人所建立的節令民俗等生活儀式的意義。從這角度來看,手作實用陶瓷器皿是讚美了身體勞動的可貴、珍惜了人們的巧智與妙手,也接受了差異與變化的存在,以及延續了且創造了豐盈富饒的人文氣息。在用雙手打造的生活裡,陶瓷媒材、實用陶瓷容器,成為人們體驗生活、享受生命的重要工具與方式,而且應該沒有一種媒材,如同陶瓷,可以廣泛地、忠實地、真實而全面地紀錄一方土地上人們的生活與喜樂。

手作實用器皿的開發必定來自生活,來自創作者用心地體會生活,思量著身體與環境、與物件、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從這關係中尋找或創造生活樣貌的可能性,這就是窺見臺灣人的美感樣貌、美學生活的範本之一。如島作市集裡,重視土坯的質地、礦味、野趣、自然感的,如以絞胎技巧為特色的「Tu Xing /土星」,在容器的表面表現如地質層般的風景;如王瑞竺的容器,復土如土,以大自然土層的概念來表現人生的容器、生活的容器。而運用化妝土或釉彩裝飾器皿表面,表現如大地低調的身影者,如「日堯陶製所」、「Common People ceramics」、「覺照陶窯」、蔡麗鈴等,試圖展現如土地質地般的溫潤質感與豐富色澤。

 

Tu Xing /土星」的實用器皿、花器、食器

 

王瑞竺的食器、花器、酒器、香器、燈具

 

「日堯陶製所」的生活器物、飾品(攝影/楊培亨)


Common People ceramics日常器物、花器  

 

蔡麗鈴的耐熱陶板、餐食器、花器(攝影/楊培亨)

 

如表現陶瓷炫麗釉彩與其溫潤質地的「陶事」、「大陶工作室」,轉譯了對大自然孕育生命的活力與豐富精彩的一面,是渾厚、濃郁又沉靜的色調,又隱藏著溫柔的觸感,甚美。又突顯器物外型空間感的表現者,如簡約典雅取向的「拾器」、幾何抽象線條感的「樂無事」及俐落工業風的「空器製陶室」,又如強調手指印痕的「家佳製器」及表現有機生物線條的「魂生製器」,他們的日常器物都有點性格、吸睛且饒富趣味,甚愛。而強調圖紋結合器形、表現自由想像力者,如表現有機夢幻外形、詩意輕快彩繪筆調的「ACHIN」,又如絞胎技巧表現幾何圖紋或莞爾的圖像與文字的「湛露工作室」,為人們帶來不一樣、不同想像力的容器,甚好。

 

「陶事」的食器、茶道具、花器

 

「大陶工作室」的花器(攝影/楊培亨)

 

「拾器」的生活餐具、花器

 

「樂無事」的食器及花器

 

空器製陶室」的咖啡器具、啤酒杯、甜點盤

 

「家佳製器」日常器物、茶道具

 

「魂生製器」的食器

 

ACHIN花器、食器 

 

「湛露工作室」的茶具、餐具和生活用品

 

木木一土陶製所」於第四回「島作.陶作集」

 

陶藝.島作:臺灣的美學工程

 

第四回「島作.陶作集」在臺中國家歌劇院草坪上舉辦

如果那些天你也在歌劇院島作市集裡,你一定跟我一樣,也跟參加市集的陶藝家們一樣,心情彭湃又喜悅。那是個暖暖的冬日,一片還青綠著的草皮上,訴說了對器皿的情感、分享了創作時的靈光乍現、演繹了泥土如何被火淬鍊重生的過程;是在那輕快、優雅又歡喜的陶藝市集中,我們收到來自臺灣這片土地上的陶藝家們,與我們一起生活著的陶藝家們,為我們的生活而打造的一道道旖麗的風景。是呀,臺灣陶藝文化深根且茁壯中。

市集活動是展覽之外,可以面對面、雙向溝通的好機會,不論是想挑選好物的使用者,或尋覓優秀創作者的經紀人、策展人,或想創立品牌的創作者們,實在不好錯過的,一起預約下回見囉,記得荷包滿滿再出門喔!

希望有一天在餐廳點餐時,能輕聲說出,我要點「臺灣東海岸藍」餐具加B套餐。

 

刊載於202012月《藝術家雜誌》,548期,頁404-407

 

參考資料

沈佩臻,〈與陶職人面對面,一探生活中的創作火花:第四回「島作marché+陶作集」台中登場〉,500times 2020-12-09 18:30,網址:

https://500times.udn.com/wtimes/story/12671/5079251%EF%BC%8B?utm_source=500times&utm_medium=fb&fbclid=IwAR0B2SQJo_f2_SURKaiImi3t_-BaWSPyBRc9Gufh8rVEWXpEKsGs7H-iw2Q

莊秀玲,〈陶瓷的文化創意產業與生活美學工程〉,藝術家,420期,20105月,頁350-353

莊秀玲,〈為豐饒與樂趣而存在的實用陶藝〉,藝術家,420期,20124月,頁350-353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