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秀桃的陶藝創作,開始於1993年於文生窯陶藝工作室,啟蒙於夫婿吳明儀,1998年隨潘俊任學習水番流手捏壺,以有機仿生為創作題材,1999年首次參加臺北陶藝展就獲得佳作的肯定。同一年,文生窯工作室的頂樓蓋起了一座柴燒窯,自此柴燒成為她創作方式的不二首選。2005年,她參與陶藝源地母子柴窯的建設與燒製,觀察到更多柴燒所顯現的顏色質感,將此心得應用於陶藝創作。此外,她持續精進對茶文化的研究,理解到情境與飲茶體驗之重要。飲茶者眼中是茶湯,作陶者眼中是釉色,如何成全不同角色之多方視點,是她給自己的課題。
經過不斷試驗,2015年她舉辦了以茶碗為主題的首次個展。她熟知土的特性,茶碗不上釉,融合柴燒的自然落灰,成就了一幅幅似山似霧的層次。「嵐山」系列掌握山巒氣氛的細微變化,「迷霧」系列紀錄雨天及清晨的雲霧繚繞,「曙光」系列則展現日月星辰的細緻輝光。將碗口略略斜向自己,會發現碗內也有層層山巒,抹茶湯汁形成碗底一抹綠地,茶湯的美感自然融入畫境,手捏碗口觸感的自然起伏,與碗內山景相互呼應,將對茶文化及寫意繪畫的理解,融會貫通到日常生活之中。
日月星辰光芒漸現
茶碗底部因土富含礦物質而燒成的微暈亮點,在飲茶過程中,水面下降的同時,曙光便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