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儀的陶藝心學
作者: 簡政展 / 陶藝家: 吳明儀
  吳明儀的陶藝心學 文/簡政展


    獲頒「臺灣工藝之家」殊榮的吳明儀,在陶藝領域的造詣與努力早已獲得各界的肯定。但殊榮的背後,不僅是傳承自二十四代先輩的技藝,更是他心中那片對陶藝曙光的追求與期許。

    百年祖傳下來的陶瓷事業雖是吳明儀接觸陶藝的開端,但陶瓷領域何其遼闊,接收與沿襲的經驗繼承,似乎從來都不曾帶給吳明儀安逸的滿足感。在吳明儀的陶藝之路中,「挑戰與研究」的性格使他勇於在不同的領域中追尋各種的可能。打從求學階段開始就從未將自己侷限於陶瓷工藝的範疇,而是依個人興趣選讀了電子科,而這也為他後來「水流系列」的陶瓷設計奠定跨界融合基礎。在接手家族的陶瓷事業後,吳明儀仍不停的思考,什麼樣的陶藝之路才是自己畢生的追求。
   
    釉藥研究、柴燒技術與水流設計,是吳明儀多年來最為人所熟悉的陶藝發展特色。無論是作品的色彩、樣貌與意境,他總試著在變化中找尋自然的軌跡。對比於作品帶給人的平靜自在,吳明儀對生活與創作的態度卻是相對的積極與活躍。為了鑽研釉藥變化,他不斷在失敗中重複實驗,然後將經驗與結果具體地整理出可供依循的脈絡。高度的實驗與冒險性格,使他擁有不畫地自限的思維,也促使他在沿襲傳統的歸納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詮釋方式。以柴燒為例,他創意地將瓦斯窯的窯燒方式套用於柴燒,不但大幅地縮短燒製時間,也讓作品在柴火的氣氛下、在材質交互影響中,產生令人意猶未盡的韻律與玩味感,而獨創一格。這種層次與結果的追求,不僅是「自然中的掌握」,也是一種「掌握中的自然意外」。
   
    然而在現實環境中,他也坦言,光靠研究與創作是很難生存延續的。創作得先有飯吃,才能無後顧之憂的揮灑與承擔失敗,有面對失敗的本錢,才能從中吸取經驗與創造更多的可能。近年來他致力於整理和分享自身的技法經驗與脈絡緣由,不僅著書歸納,也經常舉辦各種交流活動,樂觀地期待藉由分享,讓陶藝的發展更蓬勃、延續。有延續才能創造共榮,創新自然會留下軌跡。唯有交流才能帶來共生,在面臨變動衝擊的時代,只有迎接變動,主動嘗試變動,或許才是迎接變動衝擊的最佳方式。

    從他對陶藝創作與市場影響之間的看法,可以觀察到吳明儀關心的已不只是創作本身的價值,他更關懷「陶」與「人」之間的生活邏輯與脈絡聯繫。猶似古代文人的格物窮理,追求己心無愧的「致良知」之道,嘗試不同認知的「心即是理」,埋首不計代價的「知行合一」之法。在他每個看似多元善變的階段嘗試與學習中,其實都是他面對時代脈動下的應變與深究。不同階段的全力以赴,為的是讓回顧始終能夠常保歷久彌新。「接受」不一定要理所當然,「會」的也不一定都是「對」的,去「做」更不一定就「能」。由吳明儀所經營的「WU GALLERY 吳 藝廊」便是希冀藉此空間來與真正的陶藝愛好者分享己身所堅持的創作成果和價值。在市場上價錢總有人出得起,但價值卻需要透過經營與累積。唯有懂得欣賞的人,才能促動環境的正向改變與創作的精進提升。因此分享也得要懂得集中火力,才夠誘發關鍵的注意力。個人之力也許仍微薄,但他認為,對的事情,做就對了。



參考資料

吳明儀陶藝之路http://www.ceramist.com.tw/wumingyi/

陶藝源地
http://www.ceramist.com.tw

WU GALLERY 吳 藝廊 
http://www.wugallery.com.tw/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