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生於臺灣花蓮的范振金,國立藝專美術工藝科畢業,先後隨王修功、林葆家及吳毓棠等名家學習釉藥,以專研生釉彩繪技法為主,創作繽紛多彩亮麗的瓷版畫。他的作品曾獲國立歷史博物館、教育館、市立美術館、文化中心、鶯歌陶瓷博物館等場館永久典藏,曾出版《配釉自己來》、《銅釉與鐵釉》、《陶藝釉藥學》等書嘉惠後進,是一位在陶瓷釉藥學涵養豐富的前輩,他個人在2001年獲頒首屆臺北陶藝創作成就獎,2011年再度獲中華民國陶藝協會陶藝貢獻獎。本文特別前往范老師工作室,紀錄其彩釉瓷版畫製作的過程精華。
范老師創作陶瓷彩繪版畫起源於早年喜歡油畫、水彩和素描,後來受到前輩的啟蒙與指導,將重心著力於釉藥的鑽研與創作。從開始嘗試到目前成熟穩定的表現,歷經了四十多年的光陰。范老師提及,很多人覺得釉藥麻煩又難懂,深入去探究的人不多,但越不受歡迎他就越要深入學習,才有機會達到與眾不同的成就。他引用了拳王阿里的一句話:「打不過他,就靠近他。」范老師的作品可從理性和感性兩個層面來理解。理性部分著重於材料的成分計算、研究實驗,以及用科學理性的態度來觀察日常生活的自然週遭萬物,以達到質感的追求。他強調,釉藥不只是顏色塗料的堆疊,更要表現出光澤、透明度及動態的層次感。在感性的部分,創作不只是美感,更是文化底蘊的了解與反芻,這點他認為自己至今仍在持續鑽研體悟中。他認為後輩要學這套創作方法,必須兼具理性和感性,而且要有長時間的配釉經驗,才能夠知道如何選取主題與運用在畫面上,而其中可以控制的部分約佔60%,不可控制的部分約佔40%,且抽象主題會比具象主題更加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