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陶土一起自在地輕輕吐氣─青青土氣 陶藝工坊 受訪者/利庭芳 & 余欣宜 陶藝家、青青土氣負責人 採訪撰文/簡政展 策展評論人 在老屋子創造新價值 曾就讀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陶瓷組的利庭芳,畢業後一直在南部各大院校中教授陶瓷創作課程。因為有感於陶瓷創作的時間長,學生需要練習實作的空間與資源不足且缺乏彈性。在一個意外的緣分下,覓得這處臨近台南孔廟文化園區附近巷弄內的老厝,因而在此創辦了一個結合教學、展覽與銷售的「青青土氣工作室」(以下簡稱青青)。青青,取自於法文「chin chin」,意思是兩個杯子乾杯時發出的撞擊聲;也借用青色的嫩綠、萌芽、年輕之感。土氣兩個字,則是企圖在名字最後回歸陶瓷源於土的本質,亦挪用土器、吐氣的諧音之意。簡單來說,青青是一個生活陶瓷的推廣空間,藉由巷弄內老屋的修繕運用,整理成讓台南在地陶作者展演的舞台。這裡保留許多老屋的細節,將一樓區分為銷售與展覽的兩個區域,二樓則規劃為陶藝課程及學員實作的運用場域,不僅有效發揮機能,更接地氣地呈現出一種既鮮明又樸拙的氛圍。原本青青立足在老房子並非刻意,但有效運用老房子的特色,卻成了一種詩意。這裡的每個區塊空間,都為了讓大家能夠更認識陶瓷、更接近陶瓷、也更喜愛陶瓷。
| | 整修初期,將荒廢30年老屋進行格局重整、粉刷, 同時保留老屋特有的元素。 | 為講座實況,不定期邀請藝術家以講座及工作營形式 分享作品或創作經驗 | 從開放到開展 一樓生活器皿展售空間 二樓窯房與設備區域 青青創辦初期就將自身定義為開放性空間,不僅隨時歡迎民眾踏進來選購陶瓷原創商品,欣賞各種不定期的陶藝主題特展;二樓的實作空間,更是隨時開放給學員前來,自主使用裡面的各項工具設備與無限量供應的回收陶土。空間使用的預訂方式,就像是民眾加入健身房一般,以向管理單位購買時數或定期票劵的模式進行。除了每週一的固定公休與教學課程時段外,學員可以選擇在每天中午十二點到晚上七點之間自由前來,計費方式以一張券十點,販售一千五百元,一點可使用兩個小時為,等於一個小時的空間使用費用是75元,一次以兩個小時為計算單位,點券沒有使用期限,目前約有近一百位學員購買點券。針對經常使用空間的學員,青青更推出三千元的月票,不限次數與時數地使用空間。規劃這樣的營運模式,一方面符合現代人時間彈性的需求,也避免有限資源過度集中而造成使用上的排擠和侷限,更讓青青藉此許下永續經營的責任與承諾。如此一來,大大地提升學員自習與實作的機會,當然在人力和時間管理上也就形成壓力。不同一般店家開店做生意的營業考量,長時間的空間開放,對創辦者個人的創作安排和教學準備也相對是壓縮與考驗。 從看不見到被看見 學員自主練習實況 青青的學員一開始來自於開課教學的號召,但彈性開放的空間安排,很快成為青青立足的最大優勢。開幕初期,每天開放而沒有填滿教學時段的空間,是經營管理上的風險,加上地處隱蔽巷弄內,不容易找的地點成為一種劣勢,能見度與知名度的拓展更是歷經一段想方設法突破的陣痛期。但換個角度想,因為不容易找到,反而更吸引積極且真正有興趣的客源。受惠於台南近年來興起的文創風潮,以及開店成本較低的誘因,很多老屋與特色小店都隱身在過去不起眼的街道巷弄之內,在台南穿街走巷的風氣頓時成為潮流時尚。青青位處市中心孔廟附近,附近巷弄聚集許多特色人氣小店,加上教學推廣的積極與空間設備的完備,以及口耳相傳和網路傳播的口碑,都讓青青在台南順勢成為一個賞陶、買陶、學陶、做陶也玩陶的好所在。 青青土氣致力於推廣器皿之美 兒童創作班實況,課程分為兒童創作、拉坯、手捏,以課程帶領大家認識陶瓷 媒材。 從有夢最美到築夢踏實 青青創設的初衷就並非只在讓學員進行短暫的即時創作體驗,開店兩年來,帶給台南許多想學陶的人一個夢想的園地,以及一個隨時可以交流匯聚的平台,同時也透過展覽策畫,進一步提升學員的視野與創作的多元可能。利庭芳觀察到,現在每天都至少有十幾個學員經常性地前來使用空間,每個月排定團體燒窯的時間,也都有不少學員待燒的作品排隊中。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年紀以三十至四十多歲的新創小店主與自由業者居多。有的人是來學興趣,有的人是來打基礎,更有的人是希望接觸另一種媒材碰撞出另一種火花。有人後來自創品牌,也有人成立網購平台銷售辦展,更有結合建築或金工的跨媒材鏈結等。不管他們接觸陶瓷的成果與目地為何,至少對陶藝的認識與價值都已有不同程度的認知與體驗。回到自身工作崗位或生活環境時,對陶藝作品的使用與美感詮釋也就有不同程度的運用與連結,甚至對展覽的好奇關注,對原創陶藝作品的採買眼光也都將產生不同以往的影響。 從分享創造超乎所想 2017年四月藝術家 Krisaya的展覽 2018年五月藝術家 Elaine的展覽 青青的展售空間裡吸納來自四面八方陶藝家的各種類型創作品,唯一的共同點是原創,每一件都是手工製作。一面透過銷售帶來收藏的機會,另一方面也藉由定期展覽來詮釋陶瓷媒材的各種可能。利庭芳從不刻意凸顯自己在青青的領導地位,而是將自己定位在陶瓷推廣與引薦的助力角色上。青青主要由利庭芳和她過去的學生余欣宜共同經營,但利庭芳平時仍任教於各院校系所進行陶藝教學工作。除了定期開班教授基礎課程外,成立兩年多以來,青青也邀請國內外陶藝家前來參與自辦的工作營,讓學員有機會得到更進一步的技術觀念。甚至還會不定期邀請學員一同前往國外參展觀摩,讓自己與青青成為一個陶藝分享的平台,也期待大家在看到不同可能性之後,能夠激盪出更多可能。 利庭芳教學情況 余欣宜工作照 青青隨著時代趨勢應運而生,目前在穩定經營中逐步成長,在口碑中奠下基礎,有文化創意的產業落實,也創造在地特色與需求的彈性和交集。「開放」是青青土氣賴以為生,也是她們永續承諾的責任。因為開放,打開了青青隱匿於巷弄裡的劣勢,也伸出了主動分享的雙手。未來她們不一定需要變得更大更厲害,但卻會邁向更容易生存與更簡單分享的境地。青青最迷人之處,在於這裡的空間與前來的人們,都不再刻意純粹為了創作而來,創作在此似乎已自然而然地潛藏於生活的氛圍之中。青青不只是一間教室或工作室,有時反而更像是住家與公司之外,另一個值得寄託與信賴的棲地。在青青就如同生命的初始般,讓人可以在此放鬆地輕輕吐氣。 連結共存營造共生 青青土祭活動現場,本空間一年一度舉辦的陶藝市集,讓陶藝家有更多被認識的機會。 其實青青從未想要把大家都培養成陶藝家,最初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只是對於大量生產的生活製品感到厭倦。未來,青青將嘗試募集生活陶藝術家與台南特色店家,初期透過寫計畫向政府申請補助,推廣特色店家以用手作生活陶來增添用餐與生活逸趣的體驗,藉由手作陶瓷器的美好來提升生活品質及文化素養,也實際幫助陶瓷創作者與店家互相媒合與拉抬,最終達到穩定合作的共識,朝向永續的目標推展。青青要讓玩土很簡單,做陶很自在,給有興趣的人有機會參與練習,使有想法的人得以實驗發揮,讓有需要的人獲得協助與體驗。兩年多來,青青已在此結下不少來自各行各業不同領域的善緣,或許未來青青不一定會永遠落腳在這裡,但只要有機會和空間,提供給陶藝愛好者一個更大的互動分享平台,甚至是聚落共生的契機,就有青青土氣的陪伴與存在。
【連絡資訊】
新遷工作室地址 : 台南市中西區西寧街28號
電話 : 06-2216739 Email : chinpottery@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