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現場 南藝大應用所陶瓷組二十年來,在張清淵老師的帶領下培育出國內多位優秀的陶藝創作人才,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中找尋屬於自己的創作特色與脈絡,也在陶藝的發展應用中提供新的視野和參與層面。從此次的聯展來看,雖然主題著重在實用器物上,但在媒材運用和搭配組合上仍可見豐富多元且令人驚艷的差異表現。有來自大地的自然表現;有營造逸趣的繽紛揮灑;有突顯觸感的質感體現,也有不少細緻雕琢下的技巧發揮。長期以來,陶瓷組在教學上著重於觀念特色的引導,而非制式框架的技巧依循與承襲。所以每位學生在南藝求學期間,師如似友,友亦如似師,各自在自我摸索中透過交流與碰撞來開創出屬於自己的風格,也建立起自律堅持的脈絡與延伸,所以在每屆校友的作品上都屢屢可見與眾不同之作。 這次的校友聯展既是二十年來的成果交流,也是一種南藝創作觀的投射,首先登場的38位陶藝家除了在實用陶器上有持續的投入外,更體現出一種堅持比能力更重要的價值。南藝尊重差異的自由創作環境,營造的不是快樂或輕鬆學習的隨意,反而是一種更強大的自律自主意識。從這些校友的成果中可以發現,創作不只是來自於天份,更是自律責任的承擔與延伸。很多作品都從當初反覆琢磨的創作發想中不斷精進而衍生而來的,看似實用器物,更具使用氣度。陶器的使用在工業化發達的量產下早已不再稀缺,尤其在迪化街這處從傳統記憶再起的新文創基地之中,火旺的熱情價值在於從傳統的觀點中再伸張,以及從創新中回溯脈絡的基礎。 沈喬楓作品 林精哲作品 高于晶作品 許瓊文作品 陳峙傑作品 陶瓷的多元可以無限寬廣,生活實用的陶器更早已根植於家家戶戶的日常生活之中。在生活陶器的實用功能不再受侷限之後,使用成為另一種切入的角度與觀點,除了便利與功能外,達到精神上的享受與昇華,形塑了現代生活陶更進一步的重要價值。以教育的觀點而言,此次南藝的陶瓷交流凸顯的也不只是多元的實用價值,更是一種面向未來的實際視野,如何在海納百川的陶藝世界中,以陶為根基,開創一條屬於自我創新獨具的生存之路,始終是每個南藝人不斷追尋的未知與方向。在揭開「實用器物」的序曲之後,讓我們期待2018年1月8日接續的另一場「當代雕塑」篇章吧。 | | 展覽現場 | | 【展覽資訊】 火旺─南藝陶瓷組20週年聯展 參展者 (依筆畫順序排列):Jon Nibbe 、Matt King 、Noemi 、方柏欽、王幸玉、王惠仁、利庭芳、吳孟哲、吳建福、吳建翰、呂之蓉、宋 立、李佩蓉、李俊蘭、李國維、沈喬楓、卓俞翔、林精哲、林龍杰、金永起、唐瑄、徐子涵、高于晶、張清淵、張蕙敏、許美玲、許瓊文、陳芍伊、陳峙傑、陳珮瑜、傅永悌、黃虹毓、黃淑滿、楊宗嘉、詹志鴻、鞏文宜、鍾雯婷、顧上翎 地點:綻堂蒔光 一進器皿藝廊 展期:2017.12/5-2018.1/5 時間:10:00-18:00 / 週一公休 地址:10348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302號 電話:02 2550 1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