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景‧物」的個展裡,其中部分靈感發想是由部落探訪中而來,如同青蛙人雕像或各式不同角色造型的結合與延伸,看似偶然間開啟的繆思意象,卻又是令人玩味與好奇的怪異組合。她還企圖用陶瓷和回收的樂高積木來搭配造景與造物,並將腦中的記憶重組,不管是旅行中的樹林禪意,河畔中的石頭,高山荒野中的動物,或是古亭子裡的歷史遺跡,都成了她腦袋記憶中的綜合素材。也許她組合的方式看似與現實生活產生強烈的分裂與對比,但這些景物與組合與其說是她對現實的逃脫,還不如說是她正面看待下的如幻泡影。她的作品其實都來自於曾經存在的景物與現況,卻在組合與再現後,展現出戲謔詼諧般的無真實感。既然時空中的曾經與現實是她釋然下的泡沫虛幻,於是她更試著將時間凝結後的景物重組,造成時空的錯置,現實與視覺的衝突與不協調。在帶給觀眾繽紛迷惘卻又赤裸裸的幽默感同時,其實正是她企圖捕捉自然、物與人之間流逝的虛幻時光與感嘆。  |  |  | 老奶奶的美式自助餐 | 草泥馬在黑油堆 | 當北極熊遇見南極企鵝 | 回歸陶瓷創作,對葉怡利來說是媒材的再嘗試、再出發以及重新再熟悉。她坦承陶瓷是她曾經的主修媒材,卻從來都不是她唯一的選項與寄託。就如同她的生活與創作思維主旨一般,「自由」是她唯一不能放棄的原則。她的自信來自於她對創作的坦承,以及對陶瓷等媒材使用中的本能反應。因此此次個展中以大量的陶瓷創作為基底外,卻仍在其中看見大量的現成物與複合媒材使用。她的創作沒有固定的藍圖規畫,總是在邊做邊想中形塑出自己想要的理想狀態與結果。以「老奶奶的美式自助餐」作品為例,從標題再到形式的表現都充滿突發奇想與不合理的組合與串聯。套一句人們常說的話就是「想太多」般的無限延伸。但那綺麗多變的色系與現成物和積木搭配,卻又令人不由得不佩服她怎麼會想到這樣的未來生活主題和媒材穿插。又例如「舌燦小青蛙」的作品中,她將樂高積木、陶瓷配件與非洲原住民藝品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乍看下不搭調的原素,卻在誇張又炫麗的色系呼應中彷彿是命定的零件回歸。而在「草泥馬在黑油堆」的作品中,從名稱開始就把創作的心情與影射的社會事件坦誠表述,但那摸不著頭緒的作品型態和組合要件,好似在回應整件事情的莫明奇妙與不可思議般,帶給人茫然不知所措的視覺感受。而在「當北極熊遇見南極企鵝」的系列作品中,顯而易見的是作者對於環境議題的關懷。但此刻葉怡利在整組系列中留下的已不只是色系混搭或不合理的組合,而是那關於生命存續的伏筆創造與莫名遭遇。 看葉怡利的作品和認識她本人一樣,每次相遇總會有無法預知的期待與可能。微笑是面對她作品與本人時的最直接反應。在不可思議與耐人尋味中,卻又發現隱藏在繽紛下的冷靜與深意。沒有極限的極限,跳脫邏輯規範的邏輯,或許正是葉怡利總是不斷創造可能,獲得觀眾肯定與期待的原因吧! 展覽資訊: 「景.物 / SCENE .OBJECT」小巴廊 x 葉怡利 小巴廊與當代藝術家合作展 / 部落藝術與當代藝術的相遇 展期: 2015 2/7 - 2015 3/28 時間: 週一 ~ 週六: 11:00 - 19:00 地址:台北市建國南路一段202號. 捷運:忠孝新生站3號出口.步行5分鐘(近建國南路與濟南路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