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砌陶郎陶藝坊」,是由羅志偉和楊淑萍陶藝家夫婦,共同主持的工作室,就坐落在三義廣盛村中小小卻饒富意味的巷弄中。 甫進大門,就能見到充滿綠意的庭院,小菜圃,櫻花樹,各式香料植物,一看就知道工作室主人是充滿童心又有生活情趣的綠手指。進入工作室,空間很明顯的分了兩區,一邊是創作區,除了自身創作外,也充滿教學的痕跡;另一邊則是作品展示區,以及一張原木大茶席,茶席上一應俱全地擺著志偉製作的泡茶用具,茶倉茶壺茶海茶巾茶匙……等等。正想如往常一樣,坐下來準備悠閒的等他們夫婦泡個高級茶給我喝,沒想到志偉率先拿出一個特殊的裝置,帶點得意的說:這是我最近研發的泡咖啡用具!仔細端詳這「陶瓷咖啡壺」,第一二層過濾器需準確的套在一起,這技術著實的不容易啊!不禁在心裡默默地佩服起來。 其實早在高雄「岡山陶坊」時期,志偉就已經是陶坊的扛霸子了。然彼時他作品較工整,造型上四平八穩。但歷經了幾次搬遷,一直到現在落腳三義後,工作室慢慢經營出自己的面貌,作品似乎也多出了不同的韻味,尤其茶壺非常具有個人特色。 比如甫得 2016第6屆臺灣國際金壺獎的「砌陶郎」,微微高低落差的精巧壺蓋不經意地展現技巧,壺嘴與把手恰如其分地呼應,再配以墨綠茶色的釉小範圍隨意流動,精細中不失隨性,輕鬆地展現巧妙,可見在爐火純青的技巧中,已融入更多的思考於其中。 |  | 不只茶壺,他也發展了很多其它有趣的實用器, 如醒酒器,運用土礦在高溫還原時所產生的特性,讓紅酒放置其中後,口感更加溫潤;志野釉還原時產生的橘,和土礦還原的顏色交互搭配,產生如風中蘆葦般的秋色意境,自然不造作,完全體現了搬到三義後的自然環境,在作品中,好像聞得到三義冷冽的秋風,摸得到山陵微濕的霧氣。  |  |  | 本圖引用自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網頁 | 本圖引用自「砌陶郎」粉絲頁 | | 志偉建立起工作室的大架構,然而讓工作室可愛溫暖起來的,卻是女主人楊淑萍。本是醫護人員的淑萍,到三義後一手攬起了工作室的行銷、經營,製作手工皂、弄花蒔草等等,讓整個砌陶郎繽紛熱鬧,更多「人」的氣味。在陶藝家老公的耳濡目染下,淑萍也開始製作有自我風格的器皿,相較於志偉的純熟技巧,較晚起步的淑萍自然生澀些,但相對的沒有經驗包袱,擁有更多自我與天馬行空,常做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小品,如巨石像造型的花器、或好像穿著衣服的小花瓶、與杯身不成比例的胖胖把手杯……,樸拙中隱藏著愛玩的童心。 生活陶最難的,就是建立起自己的風格與識別度,但這種風格的形成,並非靠固定燒甚麼釉、畫甚麼在坯體上而形成的,而是透過生活累積與不斷實作,漸漸在作品上產生的風度與力度。志偉與淑萍夫婦的工作室幾次的搬遷著實不易,但在三義這美麗的地方,砌陶人用幾十年扎實功力的底蘊,慢慢舒展出自在的花朵,在隱密的巷弄中,散發淡淡清香,引人駐足,細細品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