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火孕生 ─ 陶藝家許瓊文的媒材實驗工程
作者: 莊秀玲

 
 
遇火孕生─陶藝家許瓊文的媒材實驗工程 文/莊秀玲•圖/許瓊文
 
 
創作是生命的出口,因為不用向任何人報備,只需要盡情地發現自己、展現自己。



 
源於陶藝
 
1975年生於台南的許瓊文,父親為公務員、母親從商,還有一弟一妹。從小就喜歡畫畫的她,高三才知道可以報考大學美術系,於是到畫室學畫、準備重考,考上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系公費生。父母因個性不合在她大一那年分開,那時正好加入學校的陶藝社,與泥土的直接接觸及身體上的勞動讓她忘卻生活中的苦悶,於是愛上了陶藝,也許下走進創作領域的心願,更為自己找到生命的出口。1997年畢業進入教職工作後,仍積極為自己安排聯展、個展,持續保持在創作狀態中,2000年轉職回台南後成立自己的工作室,2004年考上國立台南藝術學院應用藝術研究所陶瓷組,當上了全職學生,一路跟緊自己的夢想。
在研究所之前,許瓊文的創作主要以模具壓製臉部,再進行變形、組合,傳達人性被扭曲、無助的狀態。研究所時期,創作主題延續了對人性的批判,但為了表現出透明、柔軟如皮膚般的質感,在張清淵老師的支持下,加上半年時間在美國當交換學生的經歷,讓她有了實驗的勇氣,在畢業製作上大量採用矽膠和塑膠等媒材,表現出她想要的透明感,也滿足她立即想看到成果的創作方式,但卻也因此未能進一步學習陶藝製作技巧。
 
積極圖變
 
2007年研究所畢後,許瓊文持續嘗試其他媒材的創作,期間也曾赴布達佩斯、土耳其等地參與駐村創作。研究所時期為了表現生命歷程中錯綜複雜的狀態,常常以鐵絲纏繞的方式來表現,2013年發現將乾燥後絲瓜浸入瓷漿裡,入窯出來後的樣態十分符應她心中對於混亂結構的表達,過去也曾實驗過藤或竹片等材質,但比起鐵絲圈纏的狀態,絲瓜能更直接、也更自然地表現出纏繞糾結的樣貌。
2015年,她想進一步改善陶瓷媒材耗時等待的過程,想更直接地掌握材料的純粹性,因此在土與釉的配方上作了許多實驗。首先,她先將溫度設定在1000度,再尋找可搭配的材料,最後發現以約50%的高嶺土、50%的熔塊作坯體配方,出窯後能產生獨特的質感,如坯體會略為膨脹、有時產生氣泡,所以重量會輕些,透明度也增加許多,可以用色料調配出如皮膚的色澤等。爾後,還特別使用水刀來切割坯體,呈現俐落的邊緣線條。她期待以更純粹、直接、不拐彎抹角的方式,表現出材質的純粹性,傳達自己觀看世界的態度。
是生活上的磨練養成許瓊文執著堅持與不服輸的個性,讓她一次次地更加堅定、強壯。她曾提及,國小時期曾經為了在光滑的表面上畫畫,絞盡腦汁地想到將水彩、漿糊、沙子混在一起,完成她的彩繪作品。她是在不斷地實驗過程中,讓陶瓷媒材達到適合自己的表現形式與材質特性,同時也發現自己的許多可能性與不可能。為了創作,她可以傾其所有,毫不手軟地採購所需的設備與材料;上班積極認真,下班就全神貫注於實驗與創作,盡情地挑戰材質的許多不可能,尋到適合自己隨心所欲的創作方式,找到自己創作上需要的直接性與速度感。
 
蠢蠢欲動的生氣
 

 
狂顛理性之間  2017  40×15×10cm (one piece) 15 pieces  高嶺土、融塊、雕塑土 燒成溫度 cone04、cone7
 
即便再不羈  就算再瘋狂  都要梳理儀表,暢通情緒  穩穩地站在人前

 
 
許瓊文近幾年陶藝實驗總結在今年發表的作品中,先來談〈狂顛理性之間〉一作。此作品一共有15個組件組成,懸掛於牆上;造形的基本元素是一個藍黑色交疊的物件、前方兩個如皮膚粉色的物件,以及一個用雕塑土捏塑並彩繪上金屬釉色、如植物蒂頭的物件。除了這個用塑土捏塑的物件呈現平整的表面外,其他物件表面都是斑斑剝剝、凹凸的樣貌,這就是借用乾燥的絲瓜浸染以高嶺土、熔塊及色料混合的泥漿,1000度左右窯燒所形成的有機造形,有著錯綜複雜的外貌卻質地輕盈、微微透亮。如此無以名狀的外型,好似有著雙頭果的植物已經到達蒂頭可掉落的成熟時刻,正蠢蠢欲動中。另外〈使壞〉一作,羅列了5件膚色般的圈狀物件,它們分別被安置在5個方框之中,這借助絲瓜成形的圈狀物件在其中心處皆有一個小孔,隱約暗喻了女性生殖器官、物萬生氣勃勃的源頭。
 

 
使壞 2017  35×35×5cm (one Piece)  5 pieces  高嶺土、融塊、木  燒成溫度cone04
上圖 使壞03-2

搔首弄姿  欲拒還迎  只為了吸引你過來

 
 
   
曖昧羽翼四處紛飛  2017 
160×75×11cm  高嶺土、融塊、木  燒成溫度cone04
 
柔情羽翼向四周伸展 
看到什麼就抓住什麼 
飛天遁地毫不遲疑 
四處散播令人暈眩的愛的訊息
 
聽洶湧的潮浪聲 2017
190×95×5cm高嶺土、融塊、木 燒成溫度cone04
 
黝黑沉靜的子宮
看似理性穩健
但內部暗潮洶湧
狂顛的細胞不斷分裂
向內引爆
 
而在〈曖昧羽翼四處紛飛〉一作中,撩撥生之欲望的企圖更明顯。作品由上下各一黃色彩、有著弧形線條造形的陶板,左右也各一形狀如羽翼也似甲殼昆蟲的陶板組合而成。白色和黃色造形陶板是由高嶺土、熔塊及色料的混合後塑形完成,再經1000度燒製,部分表面呈現平滑光潔但帶有些許小氣孔,部分凹凸粗糙的結構是借助絲瓜的塑形,讓整體不致於太過單薄,也能在視線與光線的移動中散發些許魔力,更是其簡潔的造形與顯明亮潔的純色,遠遠觀之油升一股若有似無的華麗感,十分吸睛。在中心焦點處放置了暗喻性器官的膚色圈狀物,點化了作品的旨意。整件作品猶如張開羽翼的類生物,似孔雀開屏般地想引人注意,更像展開狩獵計畫的母蜘蛛,充滿盎然的生機。又〈聽洶湧的潮浪聲〉,以黑黃兩色為主,造形上也是左右、上下對稱布局;造形如子宮與精子結合的黑色陶板,被下方黃色的陶板所襯托,焦點集中在中心部位,暗示了勃勃的生機。此作帶有一點詭譎的氣氛,整體散發黑色的靜謐氣氛,卻有股騷動感,又作者在這兩件作品底部襯上一塊依外型打造的灰色木底板,更襯托作品如女皇般的高貴氣氛,女性生之慾望展露無疑。
 

   
輕輕依偎永不分離  2017
90×42×10cm 高嶺土、融塊、木 燒成溫度cone04
 
不離不散 (一)   2017
50×30×8cm  高嶺土、融塊  燒成溫度cone04
 
個性獨具的彼此  此時願意放下稜角  靜靜的與他人相依偎  收起自我輕輕的靠在一起
 
不離不散 (三) 2017                 右圖 局部
63×24×8cm 高嶺土、融塊  燒成溫度cone04
 
 
在〈輕輕依偎永不分離〉與「不離不散」系列作品中,在造形上更容易聯想到為了孕育下一代而殘暴的蜘蛛。在造形規劃上,在〈輕輕依偎永不分離〉中還是一黃一黑的陰陽搭襯,到了「不離不散」系列則都為同一色系、融為一體的安排,或以單層或兩層疊套的方式,強化了中間代表女性器官的圈狀物,倆倆相互依賴的狀態。作者取用了蜘蛛造形是強烈暗示了特立獨行且充滿攻擊性的昆蟲,都能為了生機而相互依存的衝突感,而逐漸簡化的造形中,預示了下一階段的開始。
 
純粹之上的純粹
 

 
暴力結合 2017  90×35×5 cm 高嶺土、融塊  燒成溫度cone04
 
作品燒成後,以水切再度整邊。切出理性、銳利又具攻擊性的界線,
再與他者硬生生的結合。乾脆快速又爽快 來不及反應,卻也沒打算反抗。
 
 
許瓊文提到:「以簡代繁,我視它為藝術表現最高境界,也是我作品未來發展追求的下一個目標。」一如〈暴力結合〉一作,是以高嶺土、融塊混合燒成後,再以水刀切割部分外形,產生自然曲線與俐落直線的對比,如左邊大紅色物件是一個中心為有機線條的圓,上下兩端則是如利劍般的錐狀造形,而右邊的物件是由兩物件組合而成的長條狀,外型保持有機的自然曲線,在兩物件交接處則呈現俐落的直線條。又一邊是大紅色、一邊是一黃一鐵灰的相襯之下,十足的耐人尋味,傳達了「少即是多」的視覺感受。又如〈笑得甜甜的〉,由15個小物件組合而成,其中也利用水刀切割來增加造形上的變化,在有機幾何和純粹幾何交錯、平面與立體交疊、陶瓷高溫後自然呈現的質感變化、豐富的釉彩中,相互襯搭與呼應,展現純粹之物的美的無窮趣味。
許瓊文是在複雜的現況之中,離析出屬於自己的坦途;不僅在創作中,也在生活之中。在開啟未知的那一端的開始,一路以來所賦予她的勇氣,足以讓她看清自己所嚮往的純粹。
 

 
笑得甜甜的 2017  65×130×7cm  高嶺土、融塊、雕塑土  燒成溫度cone04、cone7
 
將自己好好打扮  紅藍黃綠  像春天一樣甜甜的笑著
 
 
(本文原載於《藝術家雜誌》2017年9月號。)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