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火中的冷靜,偶然中的必然 — 初陳勇的平溪窯
作者: 簡政展 / 陶藝家: 初陳勇



柴火中的冷靜,偶然中的必然 ─ 初陳勇的平溪窯 文/簡政展
 
    來到平溪窯的第一刻,就被它與天地融合的氛圍所牽動,在週末每每人潮喧囂的平溪地區,這樣一處寧靜的創作園地就藏在隱密的山徑角落。平溪窯是一座很特別的柴窯,除了有承載較大的空間結構外,還有前後窯室的巧妙設計,以及分區阻隔的細微設置。這一切的構想與修築都來自於初陳勇老師的巧思與經營。

    與其說平溪窯是初陳勇老師的柴窯基地,還不如說平溪窯是一處接納天地自然與藝術家同好們的溝通交流場域。當年因為一位歸國藝術家的合作構想,因而有了創建平溪窯的概念雛形。多年以來,除了帶領無數學員一同搭建和體驗柴窯外,初陳勇老師一直堅持自然與慢的哲學。因此平溪窯的形成就如同柴燒一樣,是一步一步從自然體驗中逐漸構築而成的,除了偶然,也是必然,沒有預期,卻始終精采可期

初陳勇老師對柴燒有諸多的堅持,不論時間、取材、燒料、實驗構思與自然條件都是考量的因素。所以平溪窯並不追求數量的產出,也不追趕時間的壓力,更非私人獨有。在平溪窯可以看見許多陶藝家一起合作身影,一起裁切木料,一起修窯,一起燒陶,一起生活,一起體驗與實驗柴窯的奧妙與驚喜。在初陳勇的觀念裡,陶藝並非只是技術的追求,更是「師法自然,勿忘初衷」的一趟心智修練之旅。心智成熟與否,決定陶藝家對創作追求的視野與要求。從豐富深厚的經驗中,初陳勇可以從作品看出材質、窯況、燒製過程,以及燃燒木料的狀態。燒陶就像一次又一次自我探尋與解答的過程,唯有面對失敗才能累積並提升經驗,出現問題也才是解決問題的基石。初陳勇認為,一般人對問題的發問,往往只解答了問題本身,而尋找問題中的失敗過程,往往才是延伸問題,更趨近完美解答的菁華。因此「探究」精神是柴窯創作中保持與作品互動,體會與作品溝通的必然波動與必要初衷。

    陶藝在世俗社會的眼光裡,往往只是技術與人文藝術的學門,但陶藝涉及到許多自然物理與化學變異的實驗,更是一門與自然科學和解共生的學問。初陳勇的柴燒,追求的是人陶合一的修煉與昇華,因此他經常要求自己花時間和機會去觀照自己,用心觀察。觀察才能觀心,觀心才懂得關心。因此他認為所謂的名利追逐,追的應該是自然全體之大名與大利,進而以最少的自然污染與干擾來堅持創作理念。作品上,他認為應該要「做出好東西,而不是一直做東西」,一季堅持只燒一次窯,而非不斷用燒製過程來賭運氣,用偶然來追求理所當然。所以當每次柴燒開窯時,偶然往往也是每次經驗累積下的必然。有準備的邂逅,才能更懂得珍惜不期而遇的緣分。在柴窯的熊熊烈焰與慢慢細火中,他始終冷靜以對,平淡接受,徜徉在這片與自然共榮的天地之中。




參考資料 
柴燒作品簡易流程 123  http://chuchina.blogspot.tw/2010/08/123.html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