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勒世界的形狀—Neil Brownsword結合參與式行動研究與藝術探究的檔案創作
作者: 吳姿瑩 / 陶藝家: Neil Brownsword
Neil Brownsword創作〈煉金術與形變—歷史檔案的具體化〉。脫模後的土條經上釉燒製,與石膏模具拼組展示,藉以凸顯遺產保護行動裡卻不受重視的模具,其徹底
Neil Brownsword創作〈煉金術與形變—歷史檔案的具體化〉。脫模後的土條經上釉燒製,與石膏模具拼組展示,藉以凸顯遺產保護行動裡卻不受重視的模具,其徹底

【當季專題】2022臺灣陶藝雙年展系列(一)
文•圖
 吳姿瑩


2022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以「世界的形狀-陶藝作為社會新動能」為主題,突顯陶藝作為社會性議題發聲的載體。本文介紹Neil Brownsword1970~)此次在臺灣展出的兩件作品,即是以博物館學和護衛文化資產的觀點,結合影像與藝術裝置,揭露隱藏在匠人身體的技藝軌跡,重新詮釋陶瓷產業的歷史與仲介物質的美感形式,促使大眾反思全球化與數位時代,無形文化資產的延續。

Neil Brownsword成長於著名的英國瓷都史篤城(Stoke-on-Trent),父母與先祖過去都在北史丹福郡(North Staffordshire)的陶器廠工作,Neil Brownsword一度步上他們的後塵,16歲時進入名瓷Wedgwood接受青年培訓計畫,學習石膏製模。後來他進入藝術學院,畢業後回到家鄉,以創作關懷、紀錄、反思陶瓷產業沒落中的技藝,也與個人的生命史交織。


北史丹福郡在產業的高峰期,瓷磚生產從瓷土原料到製作、燒製和包裝,只需不到30分鐘的時間。在產品的標準化品管審視下,任何殘留的手工痕跡都被視為缺陷;過去人類依賴雙手造物,身體與土地大量接觸,而如今的生產線上,產品不經人手就能被生產出來。Neil Brownsword從產品製造的環節中,搶救陶瓷坯體脫模時,被毫不猶豫割除丟棄的土條,並將這些土條上釉、拼組和燒製,如同考古修復般地創作煉金術與形變—歷史檔案的具體化作品,這些黏土碎屑讓技藝中隱藏的身體動作變得具體有形,也讓勞動痕跡重生成詩意的抽象雕塑。


麗塔.佛洛伊德(Rita Floyd)的瓷花


2017-2022年作品煉金術與形變—工廠與麗塔.佛洛伊德,低矮的展示台座上堆放一落落白瓷黏土丘,湊近一看,那些土塊是一朵朵精巧的白瓷雛菊。瓷花製作是北史丹福郡的陶瓷工廠為數不多無法以機器取代的技藝,這項工法幾乎在產業中消失。麗塔.佛洛伊德(Rita Floyd是保留這項技藝的最後一代匠人,她曾經任職的工廠有高達80位瓷花女工,以一分鐘一朵、一天數萬朵的速度手工生產著。過去〈《煉金術與形變—工廠與麗塔.佛洛伊德〉在英國與南韓展覽時,麗塔的現場演示也是作品的一部分。觀眾能近距離地觀看麗塔製作瓷花的過程,經過手部細微精巧的捏塑動作,一朵白色雛菊便在她手中綻放,傳統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中難以言說的技巧、訣竅、經驗、氛圍從身體裡湧現而出。隨後,麗塔卻將完成的花朵從手中拋落,濕軟的花朵墬地變形,堆疊成一座一座的小丘。「好可惜!」是現場觀眾一致的感受,這正反映了作者的預設。



(上):作品煉金術與形變—歷史檔案的具體化;(下):作品煉金術與形變—工廠與麗塔.佛洛伊德


就當代製作而言,這些技能可能不再適用於今天,但我們該如何待之?它們只是產業遺址中的懷舊事物?或簡化成遺產旅遊的內容?我們為未來重新想像和傳承轉化的價值何在?Neil Brownsword邀請曾經或現役的陶瓷產業從業人員和觀眾、博物館合作,透過創作、參與,重新評​​估工業工藝和守護技藝的各種觀點。尤其是在文化機構之外與當地社區建立聯結,使他們能夠發展、參與原本就屬於他們的無形文化遺產,闡明遺產的價值。


展覽資訊

展名:2022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

展期:2022.9.9-2023.4.16

時間:平日09:30-17:00;假日09:30-18:00

地點: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地址:新北市鶯歌區文化路200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