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主義 Primitivism 遙看與隨想
作者: 姚克洪


 
原始主義 Primitivism 遙看與隨想 文/姚克洪
 
漫談原始主義


人們是否應該返回簡樸的原初…回返到一種簡單純樸的生命生命基礎?類似議題長久以來一直存在於西方文明的發展過程中。在西方文化傳說中在遠古神秘的黃金紀元,在古代流傳下來的田園詩畫與牧歌中,人們是曾經擁有過的。這些被討論的議題,從有文字書寫的時候就沒有間斷過…自啟蒙運動以來,被認為優越的簡樸生存方式與複雜繁榮的生活方式之間的爭執從沒停止過。
 
在西方文明發展中存在久遠的原始主義的思想,直到十九世紀的兩項影響深遠的發生,而成為文化藝術的顯學,更震驚著視覺藝術。這直接增強了原始主義的動能與影響力:一是攝影術,照相機的發明與普遍應用。它讓寫實主義藝術,關於真實性的認定,內涵與理論的探討發展,掀起狂風巨浪。二是在數學界發展出來的「非歐基理德幾何」(非歐幾何)。「非歐幾何」動搖了在西方世界傳承兩千年之久的「歐基理德幾何」測量解析我們世界的絕對性。文藝復興以來的傳統藝術架構因此開始被質疑。而一個透過前所未有,嶄新,多視點,超越三度空間概念的多維可能,超越傳統邏輯架構的世界觀,讓人看起來與舊往是如此的不同。
 
原始主義本來的定義是泛指對「非西方歐洲本土的文化,或史前人類的文明」的嚮往與返顧。原始主義不是一個藝術派別,而是一種基底性的精神養分。在當代藝術史的諸多流派,都可以看見它的影響力。原始主義可以被看作工業革命以來,當代文化藝術根源性的伏流。
 
歐洲文明的發展史從來沒有大一統過。而是一種多源多元,既紛歧又互融,源流紛雜的歷史文化群像…北歐神話、希臘羅馬文化、猶太文化,央格魯薩克遜,斯拉夫文化、複雜的族裔加上起源於印度拉加斯坦,流竄全歐的吉普賽賽元素,基督教文明與回教文化…這些長期參雜互為影響的文化風格,伴隨著大航海時代的拓展。一切讓歐洲人對異國文化,甚至亞馬遜或南島民族異民俗,所謂的落後地區,相對的不帶貶抑的教具正面與平等性。對當代藝術家而言,異民俗文化之於他們的藝術創作則更是強大的滋養。
 

面具
非洲加彭、木質彩繪、50cm
女人頭
畢卡索、油畫、73.3x60.3cm
面具
非洲加彭、木質彩繪、31cm
馬諦斯夫人肖像_細部
1913、油畫、146.4x97.cm
 
 
二十世紀初,歐洲文化精英份子正著迷於非洲人,密克羅尼西亞人和美國印地安原住民的傳統民俗藝術。他們著迷於這些地方文化,直率的威猛能量,簡潔樸直的藝術風格。這些元素激發了歐洲藝術家們的深度興趣。1906年傾,巴黎的巴布羅‧畢卡索(Pable Picasso),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等藝術家在原始主義運定的風潮中,著迷於伊比利亞(Iberian)雕刻,非洲藝術和原住民部落的面具,日本浮世繪等異國民俗工藝。他們的努力在藝術圈得到深具影響力的核心地位。在當代藝術史上因此豎立起一頁狂飆的旗幟。
 
保羅‧高更(Paul Gauguin),畢卡索(Pablo Picasso)的繪畫,伊果‧史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的音樂經常被認為是藝術史上,原始主義的案例。1910年,史特拉文斯基的音樂「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應用不和諧,響亮的音程以及重複沉重的節奏,營造出粗曠,充滿斯拉夫民族色彩的音樂。描繪著遠古斯拉夫異教徒的祭典。「春之祭」是一齣以少女舞蹈至死為春神獻祭的芭蕾舞管絃樂。史特拉文斯基的音樂元素狂野的衝擊了當時的音樂傳統而引來極大非議。而那些狂野的新元素卻是來自史前原始的擬借。林姆斯基‧高砂可夫 (N. A. Rimsky-korsakov) 的「天方夜譚」(Scheherazade)則讓我們置身於沙漠夜色,火炬下搖曳的奇妙故事裡。當我們聆聽蓋希文(George Gershwin) 的「藍色狂想曲」(Blue Rap),聆聽被非洲元素滲透的爵士或藍調搖滾音樂…這些我們習以為本是如此的音樂,如果沒有原始主義運動的文化洗禮。這些大約是不會發生,不曾存在的。
 

   
兩個側翼雕像  高更 1892-93  10.2x17.2cm        石雕肖像
      瑪克薩斯群島、46cm
 
1903年和1906年,保羅‧高更在巴黎的二個回顧展深深震攝了畢卡索。1906至1909年間,畢加索對伊比利亞和非洲雕刻,非洲傳統面具下了很大的研究功夫。同時,他對艾爾‧格列科(El Greco)的矯飾風格等古代肖像畫也下功夫。自此,在畢卡索的繪畫裡,我們看到了被稱為野蠻的歐洲人與非洲面具之間的合體。看到他的公牛野性線條與西班牙民俗畫風之間的緊密關聯與前所未有的創造性風格。畢卡索的繪畫 「亞維農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及立體主義(Cubism)一一現身。
 

亞維儂姑娘
畢卡索.1907.油畫.245x234cm
垂死的奴隸
米開蘭基羅
1513-16大理石、226cm
Oviri. C.
高更、1891-93、 赤陶、47cm
舞蹈的亞維儂
畢卡索、1907、油畫、105x100cm
 

又如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的繪畫,未經學院藝術訓練,以素人自我學習而形成的創作風格。盧梭的繪畫充滿夢境般幻想的實境擬態。面對盧梭的畫面,我們的感受不是一個旁觀者,而是被吸引溶入。在歐洲大地上,盧梭以沉睡者,獅子和曠野築起一座無邊的夢土
 
 
沉睡的吉普賽女人The sleeping Gypsy
盧梭、1897約、油畫、129.5x200.5cm
 
 
於是,我們從當代新藝術,從野獸派、從立體派,從表現主義藝術中看見原始原味。藝術家對它的嚮往是一種身心完全投入的實踐行動。當保羅‧高更縱身投身大溪地。他獻給藝術是不折不扣的生命樣態,而非媚俗的異國情調的打卡。
 
待續…



------------
網路資源
十三行博物館
http://www.sshm.tpc.gov.tw/html/sshm/index.jsp
 
2014台東南島文化藝術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c5KSpCiO9Y
 
高雄市立美術館,南島當代藝術展http://www.kmfa.gov.tw/home02.aspx?ID=$6002&IDK=2&EXEC=L
 
國立草屯工藝研究中心
http://www.ntcri.gov.tw/zh-tw/Home.aspx
 
顏水龍網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1%8F%E6%B0%B4%E9%BE%8D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tw/yenshuilong/yenshuilong.htm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