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區門口三件最大件的展品
輕唱
林善述開啟的第一個主題,是童趣兩字;從不同方向去看待這兩字,獲得的啟發是截然不同的。當提到童趣,第一印象不外乎是孩童時期所經歷的快樂與以此經驗所形成的概念,例如展品中神似公仔的作品,象徵孩童時期把玩的玩具,除了能從其肢體、表情傳達出趣味性外,也因不同的尺度將此感受凸顯與放大;作者也將大人較易於接納孩童犯錯的包容概念轉化到創作中。仔細觀察,會輕易發現每件作品的五官都不在合理的位置,此不合理的狀態更能凸顯專屬孩童的創造力;童趣為核心,深深地貫穿了展覽本身。
為作者用來支撐三件置身於展區門口大件展品頭部在燒窯時區隔與支撐的手造型延伸應用的創作。
圓與線
可以看見仰天咧嘴大笑的模樣
綜觀展場,作品的造形以為圓形為主,若按照作者的詮釋,每一個人經過社會的歷練後,多半會將個性中的稜角琢磨成圓的,而且圓潤的臉龐從傳統觀念來看,能被稱為富貴相,因此,從創作者主觀視角看待展場整體作品氛圍,能貼近其所想傳達的核心概念。就從筆者的觀察,回歸展覽的主題「相續」,圓是起於一點且終於原點,就如同人生一般,孩童時期不會計較、不會有過多的煩惱、更不會去與人爭辯,而當閱歷漸豐之後,學習到如何去應對外在社會所加諸的外務,便能更輕鬆將其看淡,如同圓一般回到初始起點;豐富的閱歷與年幼的純潔就在此刻相遇,一如相續的概念。
展品上的裝飾線條並非只是裝飾,一條條線的背後所蘊含的意義是創作過程的能量源頭,雖然老師提到這些線條的產生,出發點是他喜歡畫線,卻意外地成為一項不可省略的步驟或畫面結構,還能夠隔離或區別不同的釉藥,以免因高溫熔融而混再一起。畫線的舉動成為老師心理能量的傳達,如同當下與我們對談的線性傳達。
揮別走進手到、心手相忘
若有關注作者早期的作品,會發現其部分作品是以「手」為主題。手的形體是最能呼應陶人的核心部位,手是其創作的很大一部分,過去以手為造形的創作難以創造其他的功用與變化,經驗的累積令他開發出了「手」造形觀賞之外的其他功能,跳脫出創作陶的觀賞性,增添其他的價值與功能性。如小件以手為造形的作品成為燒窯時其他作品的支撐,這樣的轉折,象徵作者心境上的轉變;從過去遭遇的低潮藉著堅持不懈的創作,在創造價值這四字上,得到新的發想,透過反覆思考、過去教學的經驗以及珍惜材料的基礎而成。
角度與解讀
五官的位置不在合理的位置上,這是第一個特性,接續此特性產生的獨特效果是觀展者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看展品,會發現展品望向的位置會不同,這樣的效果恰恰切中了本次展覽的核心理念,這是追本溯源才能完整解釋。作者經歷了低潮,透過不間斷的創作,因緣際會下接觸到了捧在手掌心與呵護小孩的主題。悉心呵護的小孩走出掌心,將過去蘊含的能量,向外綻放。當我們從不同角度看待不同的事,是經歷沉潛、學會從不同角度去看待世事,得以在適切的場合釋放能量,象徵著林善述度過那段低迷的時期。
巧思與反思
展區還陳列了燒窯時使用的細部原件。
蘊含在圓的概念中,展品的另一種巧思是藏身於展品內部會有燒製過程中留下的碎塊,而碎塊會在移動的過程中發出聲響,從筆者的角度來看,此設計呼應了童趣的主題,上下晃動產生的聲音一如孩童銀鈴般的笑聲清脆而響亮。五官上也有不易發現的巧思,這是老師自我解嘲後才發現的。五官中耳朵都具有耳垂,是作者自身缺少的,自古耳垂愈大代表愈有財富,這是富貴相之意。作者笑稱自己就是缺少了耳垂才會工作得這般辛苦,由此不難發現展覽的趣味性從何而起。
此外,媒材輔助是至關重要的,木造的底座是位於展區中最重要的配角,厚實溫暖的色調創造出質樸穩重的安定感,搭配上展品的圓潤造型,是最能將透過高溫燒製的展品散發出的溫潤送進觀展者的眼與心。
展品的木作厚實牢靠,讓觀展者們感受到安定感。
參觀資訊
相續林善述個展
展期:2020.03 / 04 (三)~ 03/ 29 (日)
地點:鶯歌光點美學館3F光點藝術中心
地址:新北市鶯歌區陶瓷街18號
時間:10:00-19:00 (每月第1、3週 週二館休)
電話:(02)2678-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