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非凡」何不「大企非繁」
作者: 簡政展


「大器非凡」何不「大企非繁」 文/ 簡政展
 
    陶博館2014年壓軸特展「大器非凡—容器.藝術.跨界」,此次一共邀集59位藝術家聯合展示125組件作品,企圖深入淺出的呈現「容器」在臺灣陶藝發展的演變。特展當中將「容器」分為三個面向,依其「實用機能性」、「藝術表現」及「概念延伸」來各自詮釋,並努力邀集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的創作,以不同的藝術角度詮釋陶藝,呈現其所謂的「百般有容、萬物皆器」的大器思想。
 
 
 
    隨著時代的演變,現代的容器的確不再只有實用性方面的考量,並且更加重視美學上的表現,以及滿足人們心靈所需等等目的。陶博館試圖在工藝「用」與「美」的一體兩面上,以「以器物機能為主軸」、「作者風格帶入器物」、「藝術性大於實用性」等三個面向來呈現陶瓷功能與風格上不同的展現方式。甚至還請戲劇家、音樂家、建築家、設計師參與合作,以錄像、音樂與空間裝置等創作,嘗試將容器概念近一步延伸,促成其所謂陶瓷與跨領域藝術創作的結合,並達到其挑戰有形,和利用無形容器創造更多可能性的目的。


    但就一般觀眾角度來看,這次展覽無疑又是一次大會師的集團拜拜,也更像是一場五花八門的藝術博覽會。有邀集的誠意,卻無法從展覽中看出邀集展品與藝術家的標準、脈絡與指標性意義。在「百般有容、萬物皆器」的理想下,可能只剩下百般寬容與萬物皆可棄的結果。我們可以肯定陶博館策展的努力及企圖心,但是展覽內容淪為空泛的說教,並且與展品存在的必然性脫節,那麼此展策畫的努力只剩下走馬看花的瀏覽驚喜,並無博物館承擔引導與教育的特殊性意義。大器非凡應該是大器的思維,與非凡的價值展現,而非大型的企畫理想,與族繁不及備載中琳瑯滿目的空洞。展場中的每個藝術家都有其精采的藝術創作歷程與延伸理想,硬是透過這樣的大拜拜而邀集他們其中一兩件作品參加,只為了符合策展區塊與內容設定的方向,對藝術家來說是被抽離了靈魂,對展出來說也未免有點以偏概全之嫌。尤其是所謂的跨領域藝術創作的結合,除了少數作品展現出一些裝飾性的逸趣外,看不出陶藝與其它領域跨界下的趨勢或絕對必然性,反而有點為了創新而創新,為達跨界而為賦新辭強說愁的附會感。
 
 
 
    具體來說,陶博館已經有固定的常設展在引導民眾認識台灣陶藝發展史與演進歷程。如此大費周章企劃的特展,內容除了要開拓民眾不同的視野,也理應建立在補足觀眾更多元與更符合現代發展趨勢的思考上。以上一檔展覽「2014臺北國際陶藝雙年展:新陶時代」為例,雖然在民眾的互動參與規畫上稍嫌不足,但的確呈現出陶藝未來發展的新科技與可能性。而此次的「大器非凡」帶給觀眾的卻徒有蒐羅展品的大「企」圖心,以及展品各自崢嶸下非「繁」的獨特性,其實和一間大型的藝廊拍會場所差無幾。況且展品之間如果沒有脈絡的引導,又如何展現出因果關係的聯結,毫無因果下邀集的目的又所為何來?在「美」與「怪」的發現及驚豔外,觀眾依舊對時代中容器展現不同形貌的意義感到模糊,感受依舊無感,不僅沒有拉近認識的距離,反而更擴大作品進入博物館殿堂後的疏離感,到最後參展者和觀眾都只存留意外邂逅下的偶然罷了!


    大型的企畫策展,重點其實並不在於靠空間與種類繁多來展現多元,而在於能夠透過展示的內容和引導讓民眾理解、接納、體會並感受「不同」之間的差異特色,與「相同」之間的脈絡及延伸,畢竟展覽要呈現的並非指引下的「絕對」價值,而是思考下的「相對」可能。
 
 
展覽資訊
 
大器非凡  容器•藝術•跨界
展期:2014.10.24~2015.03.08
地點: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地址:新北市立鶯歌區文化路200號
電話:02-86772727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