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之境—廖瑞章的有機抽象陶瓷雕塑
文 杜文田 圖 廖瑞章
長夜漫漫 20x82x27cm 2020
覆蓋在大地上的迴圈如夜未央,岩石行星在延展開來的黑夜裡一顆顆點亮,懸宕著的遐想與不斷平衡的思緒,讓夜顯得更加漫長。《長夜漫漫》又像是地球上某處兀自安在的平衡石造形,在幾經歲月之河的掏洗與地殼變遷下凝駐;這是一趟土的旅程,從濕軟狀態到富有塑性的活力,從接合到讓人不可思議的立體組合,來自創作者嚴謹的造形構思與對陶土塑形的掌握。
土的旅程
這也是一位以陶土雕塑的藝術家—廖瑞章教授的旅程,從日日繁雜的生活與教學空檔中,透過造形上的思索、雙手的塑形、肌理質感的製造、窯火燒製的身體勞動,在天地光陰無盡流轉之境,捕捉自我心靈與時空交會的剎那,抒發人生匆匆如白駒過隙的興嘆。
廖瑞章於1989-92年間在美國紐約州羅徹斯特理工學院修習陶瓷雕塑碩士,師從美國現代陶瓷領域的知名陶瓷雕塑家瑞克.赫胥 (Richard Hirsch, 1944--)。在此階段,相較大學時期受劉良佑老師(1946-2007)
在陶藝技法上的啟蒙,廖瑞章在赫胥的引導下,了解到傳統技法製作如何受到日本民藝運動以及美國現代藝術如抽象表現主義、普普藝術、觀念藝術的影響,奠定對現代陶藝觀念的理解,開啟了自身後來在製作陶瓷雕塑上,更寬廣的視野。廖老師指出,陶瓷材料用以創作實用器皿之外也可以用來創作、雕塑,技法上大同小異,惟陶瓷雕塑與其他媒材的雕塑一樣,是從「創作理念」延伸出來的作品,從而釐清工藝與純藝術在創作上的差異。
回溯從美國歸來後的1993-97年期間踏入台灣新的創作環境,廖瑞章對於生活與現實面的衝突遭遇有感,而作出「飄盪的種子」系列作品。2001 年再到澳洲研讀博士學位時,重新自我回溯與整理,以「有機抽象性的陶瓷雕塑」為研究主題,觸及抽象藝術的核心,從超現實主義先驅暨達達運動成員的德裔法國藝術家—讓.阿爾普 (Jean Arp, 1886-1966) 的生物型態 (biomorphic) 雕塑造形得著啟發,逐漸成形他今日創作中有機造形的追尋;其靈感來源取自自然生物界中的型態,如蟲蛹、種子、葉子、莖脈、水母、動植物上的肌理,藉有機造形轉化的物件,隱喻自然界與人類、外在環境與我們之間的關連與交集,穿透抽象造形之源頭的同時,掌握了物體內在的本質與啟發性。
枯葉 50x32x30cm 2018 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展出作品
有機抽象的陶瓷雕塑
表面像是沉浸在海水中被時間遺忘的珊瑚礁石,然而有機的多面弧型體,又像是一朵雲般地令人捉摸不定。作者以泥條盤築的方式塑造形體,能更加機動地掌握過程中的狀態,隨時調整或修改,如同擁抱雲朵,外型線條得以柔軟、自由生成,像是對阿爾普的《牧雲者》送上致敬;又在半乾狀態的陶土表面上,以不鏽鋼筷重複性的勞動雕琢,留下細緻連續的孔洞,彷如記錄下生活中繁瑣卻又規律的日常。完美融合的反差特質放大了抽象雕塑的想像空間,《長日漫漫》如一首抒情詩般,引人遐思。
長日漫漫 68x43x31cm
2019
無以名狀的形體上有著明暗兩色的強烈對比,光滑又粗糙的肌理勾起觸摸的慾望,此雕塑物件即刻地招攬了觀者的目光,進入抽象造形的核心。廖瑞章提及1992年在巴爾的摩陶瓷藝術中心(Baltimore Clayworks) 駐村時期見到美國雕塑家Martin Puryear在美國國家藝廊的個展,感觸良多,體會到「一件雕塑作品並非單純孤單的存在」,而是在空間中與觀者對話,帶給人微妙的心理感受。在此次新作中,他以有機抽象的形體與質感肌理作為語彙,直觀地向觀者敘述:進入《晝夜之境》,黑白交錯的軌道相接成無限符號∞,策動著日夜時光的前進,而在《從黎明到黎明》的迴圈裡,反差抗衡的表裡道出了歲月恆長不變的定律,自此人與光陰的奮戰無始無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晝夜之境I 30x59x36cm
2020
從黎明到黎明 43x33x30cm
2020
《無盡之境》系列作品以有機抽象的造形物件體現,以曲徑、角度、面向在空間中伸展試探,包覆著時間皺褶的外衣拍上了化妝土,一副穿越光年而來,風塵僕僕的樣子。廖瑞章認為有機抽象造形上需要克服的是探索雕塑的基本造形概念,造形構思與主題的搭配是最困難的。他指出,追求土與釉藥的美感雖是陶藝表現的一部分,然而在陶瓷雕塑上,釉藥燒製、化妝,是為了要去配合造形,而非在造形上去搭配高深繁複的釉藥或燒製方法。
無盡之境I 53x30x28cm
2020
無盡之境II 31x40x29cm 2020
無盡之境III 52x22x26cm
2020
這件開口橢圓扁平、兩端尖圓,如收束絲線於中空的梭狀物體,是古代織布機上的絕妙發明—梭子;流線光滑的外殼與肌理紋路則讓人聯想到海底生物水母,而如袋狀容器般的載體,也可以是穿梭未來在時空宇宙中加速推進的飛行器。此三者意象交會下,筆者終究無法避免的體會是歲月如梭,是如先哲所言的「逝者如斯,不舍晝夜。」
觀看廖瑞章的陶瓷雕塑創作,在有機抽象造形的探索中,生物形態與文明象徵的交會與衍生,始終能開啟觀者多元跨度的想像,引領一場形而上的美學饗宴。
飛梭 48x20x32cm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