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來自遠方的聲音 —2021臺灣陶藝獎 實用組首獎得主─黃偉茜
作者: 簡政展 / 陶藝家: 黃偉茜

 

聆聽來自遠方的聲音

2021臺灣陶藝獎 實用組首獎得主─黃偉茜

 

文/簡政展.圖/黃偉茜

 


獲得2021臺灣陶藝獎實用組首獎的黃偉茜,雖然是一位陶藝創作者,但她過去較少發表實用陶瓷類型作品。嘉義大學美術系科班畢業的她,喜歡陶的可塑性,以及燒製時的不確定性,所以一直把陶當作造形實驗與觀念抒發的媒介。也許,正因為她不愛循規蹈矩、走老路,加上好奇探索的性格,這次獲獎的作品〈來自遠方的樂聲〉,就在她不斷地摸索與試驗下,意外地取得好成績。

 

印尼Jatiwangi Art Factory駐村  磚窯工廠4

 

 

 

印尼Jatiwangi Art Factory駐村 車庫工作室

 

印尼Jatiwangi 當地磚窯廠

 


2019年夏天,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黃偉茜幸運地受邀前往印尼Jatiwangi Art Factory駐村一個月。黃偉茜駐村的地點是一處有眾多屋瓦窯場的城鎮,如今在時代的淘洗下,許多瓦片工廠早已倒閉、荒廢,一座座大型磚窯佇立在曠野中,讓初到當地的她格外地印象深刻。為了找尋創作的靈感,黃偉茜積極地融入當地的生活,並認真體會他們的風土民情與文化。某日她突然發現在藝術村裡有一個名為Lair的樂團,他們所演奏的樂器幾乎皆由陶瓷製成。這個發現深深地啟發了她,回台後便思索著如何用陶土、以樂器的形式來保留並呈現她對這次駐村的記憶。這個計畫對黃偉茜來說,不只是創作觀念上的另類嘗試,對完全不曾製作過樂器的她,更多是來自製作技術上、樂器實用功能上的侷限與挑戰。

 

印尼的Lair 樂團

 

 


首先,黃偉茜認為這個創作計畫是源自當地的靈感,一開始便想原汁原味地利用駐村當地Jatiwangi的陶土來創作。Jatiwangi的土為低溫土,濕土時為灰黃色,經過八、九百度燒結後,會呈現美麗的橘紅色澤,很具特色。但當駐村結束後,黃偉茜辛苦把原料陶土扛到雅加達機場時,才發現不符合運輸規定,被海關當場攔截並丟棄。她回國後只好選用色澤較接近的夏威夷紅土來替代,希望一樣可以呈現出Jatiwangi當地那種質樸、熱情、溫暖又燦爛的特色。

 

製作樂器,必然會牽涉到許多樂器的專業知識與技術性的問題,尤其是吉他這類彈撥樂器,不能只關注外表造形而不顧及演奏的可能性。對此,黃偉茜除了大量收集樂器製作的相關資訊外,還獲得多方的協助,包括一位曾長期待過印尼的墨西哥音樂演出者、工作室鄰近樂器行老闆的技術性協助,加上印尼當地樂團的遠端視訊諮詢,讓她屢屢在遇到瓶頸時,都能及時得到很有效的建議與修正。例如為了表現吉他最重要的音箱共鳴效果,不僅必須設法讓陶壁更加輕薄,還要搭配上拾音器,才能有利於聲音的共振。為此,黃偉茜嘗試以1180度高溫來燒製吉他的主體結構,同時得精心計算出土的收縮率,燒成後才能搭配上募集而來的廢棄吉他琴頸;更在外觀造形上展現她記憶中的Jatiwangi風情,最後才使這把吉他既能演奏,也能體現出她所要追溯的異國回憶與文化意境。

 

獲獎作品  來自遠方的樂聲  

夏威夷紅土、1180度,氧化燒

烏克麗麗 60x30x10cm 

吉他 80x50x35cm (2)

 


這次製作在黃偉茜精心雕琢與細膩評估下,一共完成了一組兩件作品。分別是一把小型的烏克麗麗與一把烙印出Jatiwangi磚瓦建築文化特色的吉他。她坦言,在正常情況下,陶製演奏樂器雖然並非最佳的樂器製作媒材,但卻能展現出不同音色下的異國風情與文化記憶。就像我們在吃異國料理時,往往品嚐的不只是一種味道,而是藉此去體會及理解不同文化下的生活習慣與方式。這次獲獎對黃偉茜來說,受肯定之餘也獲得另一種啟發。她坦言,在過去的創作生涯中,因不想因襲守舊或受制於規範,幾乎從未真正用心去鑽研實用陶瓷的製作技術,但經過這次異國駐村與意外獲獎的肯定,她體會到製作實用器皿的意義不只是使用功能與技術層面上的經營,有更多部分是可以來自文化與觀念上的抒發與聯結。實用器皿除了美觀與實用外,更是啟動情感與認同的基礎。雖然她尚不知自己下一步還會創造出什麼樣的作品,但可以確定的是,她又再一次打破自己既有的侷限與可能。就像是疫情,雖然暫時限縮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但透過其他各種方式的聯結,或許未來人與人之間也將展開不同的合作模式與互動方式。

 

 


※首獎作品演奏示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0ONPC5xQ5k&t=4s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