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之初的物語 ─ 陶藝家楊宗嘉的真告白
作者: 莊秀玲

 
孖生 2016 35X35X40cm白陶、化妝土、釉、金
 

性之初的物語 ─ 陶藝家楊宗嘉的真告白 文/莊秀玲  圖/楊宗嘉
 
 
性,一直以來就是個迷人的話題,總與私密、禁忌、壓抑、難登大雅之堂等詞語連結,亦又與解放、享樂與放鬆相關,像楊宗嘉這樣將「性」的議題談得如此地清晰脫俗,並不多見!
 
學陶歷程

1992年出生於高雄市大樹鄉的楊宗嘉,從小就喜歡畫畫也嶄露出藝術天分。因為鄉下資源不多,錯過報考高中美術班、接受專業訓練的機會,但他仍努力追尋自己的夢想,在2011年考取長榮大學美術系,大三轉進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爾後應屆考上南藝大的應用藝術研究所,現在是研究所三年級生。大一時即選修陶藝課程的他,對立體雕塑、陶瓷媒材藝產生了興趣,來到南藝大之後,在校風開放、鼓勵創新實驗的學習中,讓他更有自信也更具活力地展開自己的創作之路。剛開始,他的作品以寫實人像雕塑為主,後來結合動物造形,主題從大學探討自身生命經驗的雙胞胎議題轉向研究所探討性別的議題,對於他來說,「性」是純粹天生的本能,是生物內在陰陽相生、剛柔交融的本然狀態。作品曾獲2014年第七屆金陶獎學生組最佳評審獎、2017年第三屆台灣青年陶藝獎首獎。
 
性別的自我認同

楊宗嘉會關注到性別議題,源自於從小性格中陰柔的特質與外界對男性陽剛特質的既定印象不同,他強烈感受到自己與周遭小男生的不同。當初母親被誤判懷有同卵的龍鳳胎時,父母欣喜地期待他們的到來,但近一歲的時候雙胞胎弟弟不幸去世,於是父母對他更加疼愛,隨他自在成長。後來他發現自己七歲以前的喜好盡是小女生的玩具,自我的生理與心理的性別認同產生不一致,年紀漸長之後更注意到身體的改變,也了解到必須得去配合外界對男性角色的期待,這讓他感到挫折,為此曾經十分壓抑自己,但接觸創作後,在一次次地與陶瓷媒材互動中宣洩了累積已久的抑鬱,尤其在研究所時期更深入地探索自己的內在世界,在不同層面上真切地認識了不同的自己。
楊宗嘉曾提及,當他在創作時感受到身體內在的意識與感覺是流動的,是女性與男性覺知的交替登場,或許與身體同時具有男性與女性荷爾蒙有關,但身體的真實感覺是存在的。在這兩三年中,他在作品裡坦然地表達自己雙性的傾向,試圖在自己的成長歷程中,探索人類有關「性」的可能樣貌與內在的力量。
 
非關男孩的「性」世界

楊宗嘉在思索創作「性」主題的作品時,時常想起自己的孩童時期,在沒有外在異樣眼光的干擾下,內心是平靜且怡然自得的。這是生命的初階段,不受智性影響、無涉倫常框架,以人之本能,用最純粹、最自然的方式,讓自己保持在喜悅安心的狀態。而這樣的人之本能、動物性的本能,也是自然界生物的本能,天生即有的天賦。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楊宗嘉在塑造人像外型時結合了動物部分的外觀,作為概念上的連結點,傳達關於人的性意識,本來就如同動物本能一般,是天生即被賦予的。
同時,他憶起了自己雙胞胎的經歷,於是創作了2016年的〈孖生〉。這兩個背靠著背的雙胞胎嬰兒,雙手雙腳打直端坐著,手指與腳趾都如動物只有四指,頭上也長了兔耳朵,一對向上豎立、一對垂在頭的兩側。嬰兒緊閉著雙眼,雙唇也緊閉下垂,氣氛十分緊張,因為眼角與雙唇上都帶有一絲發紅的膚色,彷彿曾經或者下一秒將放聲哭泣。嬰兒的身體被部分置換成動物的身軀,暗示了人與動物無異的本能反應,而雙胞胎嬰兒被毛線衣緊緊圈住,則表述了在嬰兒身上加諸了不合適的束縛,會讓內心的委屈一觸即發。也許生命就應該像2016年的〈無辜〉,如嬰兒般的小綿羊,嘴角上揚的無邪臉龐,搭配四肢自在地向前曲直、前肢體緊靠著雙頰,彷彿牠正悠遊於甜美夢中,安心愉悅地躺在毛毯上享受著自我陶醉的時光。
 

無辜 2016  45X45X25cm 瓷土、化妝土、釉、毛線
 
 
LOVE BUG I  2016 35X25X90cm夏威夷紅土、化妝土、釉、鐵件、毛線
 
 
LOVE BUG II  2016 35X25X90cm美國黑土、釉、金、鐵件、絲襪

 
楊宗嘉也試著將人類的兩性器官結合在一起,如自然界中有許多動植物都是雌雄同體的狀態,傳達生物界中普遍的「性」的概念。如2016年的〈LOVE BUGI〉,作品以陶土塑造,像昆蟲幼蟲的身軀,一端是男性性器官,一端下方是女性的乳房,超過兩數量的乳房,並借助軟質的黑色棉布,作為界定上下區域的界線,或許暗示了這是無固定界線的狀態。說明了雌雄同體是大自然賦予的一種生物存在的方式,在必要時刻同樣可以展現生物延續生命的功能與目的。
 
         
咬  2016 20X40X18cm 瓷土、釉下彩、金、纖維
 
 
玫瑰的性別II  2016 35X35X10cm瓷土、釉下彩、金、纖維
 
 
慾望,玫瑰色的鎧甲 2016 35X70X80cm雕塑土、化妝土、釉、金、纖維

 
楊宗嘉也進一步表現了同性與雙性相互吸、交媾的示意,如2016年的〈咬〉、〈玫瑰的性別II〉、〈慾望,玫瑰色的鎧甲〉,花枝招展的雄性特徵是動物界重要的性識別標示,在作品中以毛毛蟲和男性器官的擬真結合,加上玫瑰紋飾的彩繪,突顯雄性意識裡的爭奇奪艷,但也吸引了同性生物的靠攏。作品中,他將毛毛蟲柔軟且多節的外觀表達十分逼真,並巧妙地將擬真的男性生殖器官融入其中,更加入了白色棉花、黑色細絲等現成物,添增了視覺上的觸感。這品令人心中一陣驚,可能是太赤裸、太真實以至於難以接受的詫異聲,或者心領神會地會心一笑,展現了大自然生物界中多樣多元的可能性。又2017年的〈迷情漫遊〉,更寫實地雕塑出生物同性與雙性交媾的狀態,更寫真地表現出人類男性與女性性器官的多重關係。對於他這樣赤裸解剖的創作,不由得心生害羞之感,彷彿暗示了在生物本性所展開的世界中,亦是一幅無所限制的風景。
 
 
迷情漫遊  2017 45X125X135cm瓷土、化妝土、釉、金、毛線
 
 
人類初始的性與慾

楊宗嘉在大學時期的作品以寫實塑像為主,使用比較容易塑形的雕塑土,展現出較為粗獷的風格,進到南藝大後,特別改選瓷土來表現。瓷土不易成形且容易裂開的特質,相較之下是比較敏感與脆弱的材質,也比較吻合他細膩、善感的性格,於此,在與新媒材的互動中,楊宗嘉開展屬於他個人獨特的寫實風格與特色。
 
 
 
天使的性系列:泰迪熊2017 25X25X20cm絞胎(瓷土)、釉、金            左.局部
 
 
天使的性系列:獨角獸2017 25X25X20cm絞胎(瓷土)、釉、金

 
2017年開始,他再度反思嬰兒時期的生命狀態,發展出一系列以嬰幼兒玩具結合成人性玩具的作品。如2017年的「天使的性」系列作品〈藍小象〉、〈獨角獸〉、〈泰迪熊〉,主角是市面上暢銷流行的玩具布偶,以絞胎成形方式、粉嫩的色彩,創作出看似溫暖喜悅的玩具布偶。布偶的功能一方面讓人心情放鬆心情,另一方面是隱藏在其中作為慰藉與安撫心靈的作用,成人的性玩具與嬰幼兒玩具亦都是具相同作用的物件,都在滿足人們最原始、最真切的慾望。如2017年的〈慰具〉,從左到右的嬰兒奶嘴、男性性器官以及抽象變形了玩具等,暗示了這些玩具的同質性。又如2017年的〈性是毋庸置疑的純粹〉,在嬰兒床上佈滿了結合男女性器官的昆蟲蛹或毛毛蟲,以及偽裝成嬰兒玩具的成人性玩具,那粉色系的色彩,看來是輕盈的、沒有負擔的、可以持續擁有的喜悅。說是玩具,其實就是安撫最原始情感與情緒的物件,關涉到身體的觸感、心理的安全感與性衝動的慾望,都是延續生命的必要過程。
 
 
慰具201740X18X8cm絞胎(瓷土)、釉、金、掛鉤

 
性是毋庸置疑的純粹 2017 60x120x70 cm日本瓷土、絞胎、化妝土、釉、金、銀、纖維
 

回到當初的快樂自己


面對楊宗嘉的作品,不得不讚賞他在擬真寫實的技巧上已有其獨到與精湛之處。他曾提及,他的努力都是為了回饋小時候的自己,那個真誠做自己的時光。心思細膩的他,踏進陶藝創作後,便努力讓自己成為專業的創作者,他想做的是勇敢地、奮不顧身地去展現自己,而唯有誠實地面對自己,才有能力、才具備力量,走向屬於自己的坦途。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