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陶藝攝影論 文/翁清賢
|
打光與柔光效果 |
|
|
由於數位相機的寬容度與陶藝攝影的靜態性,燈光應用已經比以往簡單許多。以前在傳統底片時代,因為受限於色溫或感光度問題而捨棄的家用燈泡,現在則理所當然可以當作可用的燈具。色溫問題解決了,包括省電燈泡、鎢絲燈、日光燈和其他各類光源,都變成了數位攝影的當然光源,只是由於這些燈具多半光度較弱,拍攝時必須盡可能使用三腳架支撐,以免晃動。然而混合光源還是要盡量避免,譬如鎢絲燈光和日光併存的場合,由於會發生偏藍或偏黃的色差,要同時解決有其困難。像大白天在室內開了鎢絲燈,又讓日光從窗戶流洩進來,此時兩種不同光線的色溫會導致互斥,產生令人不快的色彩結果。因此建議盡可能在夜間或暗室中拍攝,因為沒有了日光的干擾,純粹燈光的問題會比較單純。除非你備有與日光色溫平衡的燈光,則可以避開這類干擾。
|
姚克洪作品。(翁清賢 攝影)
|
|
家用燈具雖然可用,但是因為它們不是為了攝影的目的而設計,光的質地並不理想,只能勉強湊合,當有嚴謹要求的時候,這些家用燈光還是有其限制。譬如燈具本身沒有提供自由扭轉的燈頭,要調整光的方向有其困難。而燈罩內沒有塗佈反光漆形成反射,光質便顯得死硬而不柔和,諸如此類的限制都會使效果打折扣。所以如欲進行長時間的拍攝,專業的燈具還是必要的,因為它們有各種專業上的考量,可以讓你的攝影活動更方便、準確和有效率。 |
|
|
|
施宣宇作品。(翁清賢 攝影) |
施宣宇作品。(翁清賢 攝影)
|
基於陶藝作品的立體特性,打光時自然需要表現它的多角度和多面性。如何用一張平面的照片來傳達立體作品的三度空間感,打光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如何利用光線的投射角度、光度的強弱和光的質地來勾勒出陶器的體態,突出其美感,也是燈光技巧的前提。若以燈光所在的位置來概分,有幾種基本的類型可供參考:
|
-
主光:這是頭一個需要掌握的光源,也是拍攝陶器首先得決定的燈光位置。它的光度強,涵蓋面廣,一般置於主體的側前方,我們可以先不打開其他燈光,單以這支燈來照亮全景,等確定了大概的佈局之後,再陸續打開他燈,逐一為陶器的各個面向補光。
-
頂光:它在人像攝影上稱為「髮燈」,顧名思義是要照出頭髮的輪廓,在陶藝攝影則與「頂燈」的意義相同,無論是拍杯、盤或瓶、甕,頂光都不可缺少,因為頂光有模擬日光的用意,只要一束光線自上方灑下,陶器本身立刻就會顯出輪廓,接續的投光步驟也會隨之明朗。頂光也如同舞台上的聚光束,可以讓被攝體顯出表情,增加戲劇感。
-
側光:通常是從被攝體左右前方45度角射來的光線,目的在描述陶器的細節,因為體型的不同,我們會微調光源的上下位置,觀察它造成的變化。側光亦可置於左右側後方,用來勾勒陶器的輪廓邊線。
-
背景燈:此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打亮背景,讓主體與背景分離,通常用在以背景紙作為背景材料的場合。它利用不同形狀的燈罩和擴散工具打出朦朧的光暈,或在主體的背後產生如街燈般的弧光效果,使陶器更為深刻動人。當它用來打亮背景時,則有漫光的感覺,讓整個畫面燁燁生輝。
|
|
|
顏炬榮作品。(翁清賢 攝影) |
|
|
|
林敏健作品。(翁清賢 攝影)
|
除了以上幾種燈光之外,為因應大型的陶器,也常有加光的必要,如在側燈部分多出數盞,或於側後方添加補光,勾出主體的輪廓,都是可以自由增減運用的打光方式。
|
在光質的變化方面,也有幾種工具可以利用: |
-
反光板:由於陶磁器本身施釉的關係,表面會呈現程度不一的鏡面效果,加上弧度的變化,很容易造成反光,此時若以未經軟化的直射光照射主體,難免會出現不雅的光斑。解決之道是取一面反光板,將燈光投向此板,產生反彈光線,光線因為受到擴散和柔化,會使陶器表面的光斑得到緩和。製作反光板的材料有好幾種,如一般的白紙、保力龍片、鋁箔紙…均是,反射效果也因材料之不同而有異。市售的反光板有單片的,也有折疊式的,亦可自行製作,將上述反光材料貼在硬紙板或珍珠板上,裁成需要的尺寸,簡單而方便。
-
描圖紙:把描圖紙罩在燈罩上,光線會因為描圖紙的阻擋而有柔化的效果。但描圖紙有厚薄之分,柔光的程度輕重不同,也可以多張重疊一起用。與反光板比較,透過描圖紙的光線較直接,柔化效果不如反光板,但光度較強。此外也可以將描圖紙做成布幕使用,與燈光維持一定的距離,柔光效果會明顯增強。
-
反射傘:反射傘是市售的一種光擴散工具,形狀似傘,插在燈罩上,以半透明、不透明兩種材料來造成透射、反射的光線效果,其原裡和前述兩種擴散工具相同,只是產生的光質有些不同。
-
控光幕:這是將普通的白絹布繃在塑膠框(也可以自釘木框)上製成的擴散工具,可以折疊收納,大小約半身高,有的則等人高,通常用在人像攝影,但是用於大型陶器很適合。近來有因應網路拍賣攝影風氣而出現的新型控光幕,有些做成箱子的型狀,專門用來拍攝容易反光的小商品,如小飾品等等,小陶磁器攝影也可以列入參考。
|
|
〈攝影台〉 |
|
由於陶器一般的尺寸不大,有個攝影台是比較方便作業的,一來工作時會更舒適,二來也可以配合三腳架的高度,便利取景和對焦。攝影台可以採用現成的矮桌,也可以拿一塊能撐相當重量的木板代替,板下墊以重疊的塑膠箱。這種固定的桌面與活動桌面的差別,在於後者可以隨時收納,又比較不佔空間,塑膠箱本身的重量輕,搬動容易,又能因應不同的拍攝主題而作增減,隨時調整高度,可說一舉兩得。木板若能裁成幾塊大小不同的尺寸,便於大小陶器的拍攝,亦很理想。 |
|
〈不同的背景選擇〉 |
|
1. 背景紙:背景紙是一般專業攝影棚最常採用的材料,但是對陶藝家而言,整捲的背景紙既佔地方,售價又不便宜,即使裁成小尺寸,也不見得好保存。台灣的氣候溫濕多變,背景紙常會因此產生縐折,在打光時出現不雅的影紋。不如自己到建材行買幾片不同顏色的美耐板,裁成需要的尺寸,隨時可以派上用場。此外也可以購買一種市售的大尺寸漸層紙,挑選適合的顏色來用。漸層紙因為採絹印製作,容易刮傷,陶器在拍攝前最好先在底部貼上膠帶或墊片。
|
|
許家光作品。(翁清賢 攝影) |
2. 實景:以實景為背景,也是另一種拍攝方式。挑選室內一角,或找個山巔海湄,亦可別具一格。需要考慮的是,由於陶器是主體,在以實景為背景的取材中,勘景和取景將會多一些斟酌,如何不讓背景喧賓奪主,或使周遭的景物鬆朦而突出陶器,是需要留意的重點。如今的影像軟體雖然可以輕易修圖,但是最好的感覺往往從拍攝現場得來,何況花在電腦上的時間,不見得比拍攝現場經濟。戶外的拍攝作業,亦需考量陶器與景觀的協調問題,自然光線的稍縱即逝與風的強弱,也會影響拍攝工作的順暢,天候理所當然是外拍的大敵,搬運陶器也會是吃力不討好的任務。所以,在背景紙、室內景和戶外景色的各種選擇中,陶藝家需要比較評估。
|
|
|
〈陶藝攝影的本質〉 |
|
|
就攝影的角度來說,拍攝陶藝作品的技巧其實和商品攝影接近,因為所有商品攝影的燈光概念,在陶藝攝影的實務中都可以派上用場。唯一不同的是,陶藝攝影需要另一種人文氣的注入,這雖是可感覺卻未必能清楚說明的概念,卻能從背景色的挑選、燈光的搭配和光度明暗的控制中發現區別。有些在商品攝影中習以為常的配色,在陶藝攝影卻未必適合,其他如燈光的處理亦同。此外,針對個別作家與作品風格的不同詮釋方法也是存在的。譬如Lucie Rie的作品若以高對比、高反差的方式表現,必然不適當。而凹凸有致的陶雕作品,若採用平淡的燈光處理,也一定無法呈顯它的精華。同樣的,日本古陶碗的攝影,需要強調的是釉色、紋理的質感變化。而中國青花瓶除了展現它婉約的瓶身,也要兼顧其優美的花紋 |
王美雲作品。(翁清賢 攝影) |
和微微的泛光。針對不同的陶藝作品,攝影者除了要有觀察的慧眼,也須在接觸作品的初時便注意光影的佈局,為爾後的畫面經營提供契機。
|
按理以陶藝家對自己作品的理解,應該是攝影詮釋的最佳人選,但是攝影過程中的「進退」心境變化,反而是可能隱藏的障礙。不過,創作時的「深入」與攝影時的「旁觀」兩種知覺若能得到充分配合,再加上技巧的反覆操作演練,也許陶藝家也能成為優秀的陶藝攝影家。 |
|
王美雲作品。(翁清賢 攝影) |
|
|
〈網站連結〉 |
‧楔石攝影怪兵器
一家五花八門攝影器材店的銷售網站,從中可以找到您需要的攝影工具,也能同時理解目前的攝
影潮流 |
‧Lucie Rie
已逝陶藝大家Lucie Rie的經典作品 |
‧高麗李朝
平實風格的陶藝作品攝影 |
‧青木亮
利用現場光線拍攝的陶藝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