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窯後的第一步是退炭,將窯內殘留的炭塊清理乾淨,然後小心翼翼地將燒製好的作品取出。由於柴燒過程中的自然落灰釉質會使作品表面產生沾黏,因此出窯後,作品需要清理和整理,去除多餘的釉質和灰塵。這是既費時又需要極大耐心的過程,任何操作不當都可能導致作品損壞。正是這些細節的處理決定了柴燒作品最終的質量與價值。
柴燒陶藝的魅力無疑來自於這種自然與技藝的融合,每件作品具皆獨一無二,是自然與工藝碰撞出的結晶。
臺灣的柴燒陶藝,無論是窯體的設計、薪柴的準備,還是燒窯過程中的精細操作,每一步都凝聚了陶藝家的智慧與心血。隨著柴燒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陶藝家開始探索柴燒的多樣性與可能性。每一次燒窯,都是一個新的挑戰與學習的過程。透過這些不斷的嘗試與改進,柴燒陶藝不僅得以傳承,還在現代的創作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