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家邱建清的柴燒
作者: 郭雅玟 圖:邱建清
陶藝家邱建清
陶藝家邱建清

邱建清是台灣中生代陶藝家少數執著柴燒的創作者之一。從60年代接觸苗栗漢寶窯柴燒,到1985年構築台灣首座個人創作的柴燒窯「大山窯」,在其專注、堅韌的性格下,至今仍不間斷探索柴燒創作。邱建清的作品風格經歷多次的蛻變,從起初的摸索到自我風格的構建,巧妙地運用化妝土與柴灰交融,獨到演繹的山石質感,造型與柴燒落灰間的呼應搭稱,舞出屬於自己現代造型與柴燒的新篇章。


創作之心
自幼在宜蘭海邊長大的邱建清,畢業於師大工藝系,曾選修基本陶瓷製作課程。當時沒有傾心陶藝的他,卻在一次教師研習中,領略到柴燒自然樸拙之美,從此醉心於柴燒創作。在陶友謝正雄的介紹下,到當時仍保有傳統柴燒技藝的「漢寶窯」、「華陶窯」觀摩學習,不久,便迫不及待在後龍大山蓋了一座「大山窯」。為了讓自然落灰均勻分布於作品上、以及窯體前後溫度平均,將窯爐結構設計為倒燄形式,與現在多數為橫焰形式的柴窯有所不同。為此,他與專門砌築窯的老師傅,一邊討論一邊構築,終於在1985年創立首座個人創作的柴燒窯。期間自行摸索窯火與作品之間的關係,舉辦了個展並受到多方讚譽,後因窯址不屬於自己,忍痛將大山窯拆除,買地遷居至峨眉山區小鎮,重新再砌築「峨眉柴窯」,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創作園地。

 
陶人寫真_邱建清_01_窯外觀照.jpg 陶人寫真_邱建清_02_窯內照.jpg
窯外觀照(全景) 窯內
 
坐落山野中的工作室,終日雲霧山嵐繚繞,他更專注在造型與柴燒質感中,尋求屬於自己的創作語彙。邱建清說「在自然裡一切的質感、肌理最讓感到印象深刻的是ㄧ些小小的變化。」「行雲流水」系列即是他回歸大自然有感之作,期間陸續發表「鄉土」、「新人類」等系列作品,其新人類系列時期,開始以化妝土妝點作品,以造型間接反映他對社會環境的反思。「美女」系列中淡雅的化妝土色與特殊的砂質肌理,在古拙的柴燒中更耐人尋味,女體的曲線隨著創作越發圓順,與他童年喜愛收集的圓潤海石逐步重疊,是然,脈絡出「海韻」與「海石」系列與而後廣為人知的「佳洛水」系列作品。
 

陶人寫真_邱建清_03_美女系列.jpg 陶人寫真_邱建清_04_美女系列.jpg 陶人寫真_邱建清_05_傾訴.jpg
美女系列1995
21×14×50公分
美女系列1995
25×13×56公分
傾訴1997
68x28×41公分
 
以藝回歸大自然
1993年所發表的「佳洛水」系列作品,是邱建清思念家鄉之情的創作,也是年少對海的想望與情愫。作品以泥土為料,維妙地仿塑潮水腐蝕後的海石,以沙質顆粒的化妝土塗布表面,最後司火與柴燒落灰將熔未熔之際,巧妙布局的自然落灰,猶如夕照灑落岩岸之時,細膩地描繪出作者對大地自然的觀察與愛戀,令人讚嘆。此系列造型初期由融入甕、大盤等形制為表現,後以拉坯成型逐步轉入泥塑幾何的造型變革,而他所打造的山石形式,以海蝕鏤空的岩石為造型元素,逐漸轉為內斂氣息的「山崖」系列,在幾何化的造型上,以直線條或橫線條為肌理,層積交疊中,部分線條的斷面粗獷,用以表現山石裸露的質感,顯露大地渾厚堅韌之氣度。
 

陶人寫真_邱建清_06_佳洛水系列.jpg 陶人寫真_邱建清_07_佳洛水系列.jpg
佳洛水系列2009  96×21×27公分 佳洛水系列2009  63×9×33公分
   
陶人寫真_邱建清_08_蝕.jpg 陶人寫真_邱建清_09_山崖系列.jpg
蝕  1997  70×70×23公分 山崖系列2003  48×32×22公分
 
而今,梳理邱建清三十年來的柴燒創作,足見他對材質與柴燒技術運用的精準,不僅擺脫柴燒舊有的窠臼,他對化妝土的運用流暢,精準掌握形與色,逐漸演繹出作品獨特的肌理。而其創作的原動力來自對大自然的眷戀與珍惜。常年置身於山野之林,以泥土溫柔而堅定的形塑,企圖以藝留下片刻春光,書寫對山、海的敬畏,向人們傾訴人類的緲小。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