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心海 — 徐美月陶藝個展觀後感 文圖/黃偉茜
創作大致有兩種成分摻於其中,一是汲取外界,透過事件、經驗,運用切割、重組、變形,為作者之眼發聲;一是向內挖掘,如修行者般地內視自我,極其細微的聆聽內心的聲音。在觀賞美月的展覽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她是比較偏向後者的創作方式。
此次展覽作品,含跨了她2005至2014年間的作品,作品數量不少,因此展場分一、二兩層樓。甫進展場,一件一百多公分高的巨大作品映入眼簾,是隻可愛的動物,兩個大大的「耳朵」或「眼睛」?裡面有交錯縱橫的「鹿角枝」或「視網膜」?有點清楚又不太清楚地引人聯想,而這隻作者化身的「小鹿」或「小狗」 ?顯然是最新系列的當紅炸子雞,時而以傲嬌之姿在小船上遨遊,時而甜美望月地躍牆馳騁,偶爾無力地躺下,身上洞洞猶如腐敗過程,是死亡的悲傷,卻也是大自然的恩惠。
另一系列是較為抽象的造型,塑得薄薄的陶片與陶片之間,仍有細細的枝條,是貫穿不同系列的共通點。因為自己也涉獵陶瓷,深知要維持薄陶片的困難,更驚訝於美月能將薄陶片,以細土條連接,還立起來燒製,其間的技術性是非常高的。表面低調的化妝土色上有條紋質感,是樹枝的紋理嗎?一個一個冒泡的小洞,是月球火山嗎?細細土條於陶片間穿梭,看似支撐卻又不足以支撐,是隱喻「關係」的狀態嗎?由於抽象表現手法,讓觀者有更多自由聯想的空間,也讓人更想一窺創作者的內心,甚是有趣。
觀展過程中,時而想要從作品名稱,去臆測作者想法時,發現她的另一個特色,就是只幫作品編號,而不刻意為他們取名字。偶然幸運地在展場遇見作者,言談討論間,可以感受到,比起由作者明確地說出一套道理,她更偏好讓觀者有自行詮釋、解讀的空間,而她的創作概念如纏繞的思緒,並不硬用一個主軸將他們束縛住,卻是如散步般,興之所至,自然流瀉而出,傾訴在這些抽象雕塑之中。媒材上也有不同面向的探索,在新作品中,有兩件是用翻銅的方式製作的,雖然我個人以為,以表面質感及色調變化上,陶瓷的作品還是豐富趣味得多。
美月的作品,介於一種可說與不可說之間,看完作品後閉上眼睛,那影像會靜靜的沉澱在心中,像茶香一樣,讓人慢慢回味。而這次展覽也能看出,在2013年獲得新北市陶藝金獎後,她又開啟了一個新的旅程,繼續往下一段未知邁去。
展覽資訊
秋漫 徐美月陶藝個展 展期:2014.11/8-12/7
地點:水色 1214 之間
地址:台南市環河街129巷31號
電話:06-2216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