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栩皿巧 ─ 2017台灣陶瓷學會當代器皿展
作者: 簡政展

器栩皿巧_01_標題圖.jpg
 
器栩皿巧 ─ 2017台灣陶瓷學會當代器皿展 文•圖/簡政展
 
 
 「藝術」是由內在對文化內涵的理解,而向外實踐於生活的力量。日前在台北科技大學所舉辦的「器栩皿巧–2017台灣陶瓷學會當代器皿展」,由策展人王怡惠邀集24位國內知名新銳陶藝家,藉由跨界花藝、茶席,飲食及書道等不同面貌,展現出新世代陶藝家對陶瓷創作在文化與生活實踐上的新視野。


    本次展覽主題「器栩皿巧」取自詩經:「其器栩栩,其皿巧巧。茶兮,器之所倚。器兮,茶之所容。」透過茶與器的依存關係,一方面探討器皿所建構的文化狀態,一方面也延伸創作者透過陶瓷所欲傳達的心境與意念。因此在場地的安排上雖然沒有明顯的空間類別區隔,卻仍以「容茗其馥」、「容饌其盛」及「容華其妍」三個子題來大略歸分這數十位藝術家的創作內容與型態,其中還有黃健亮為展名題字,並以書道形式來展示所論觀點,另外也邀請到江淑玲女士前來施展茶藝功夫,與參與觀眾在茶席間一同泡茶品茗。

 

器栩皿巧_02_曾泰洋 零.jpg 器栩皿巧_03_湯季婷 存在的.jpg
曾泰洋 零,是起點也是終點 10x53x24cm 熟料土 2015 湯季婷 存在的方式 13x10x55cm 化妝土、釉 2017 (1)
   
器栩皿巧_04_楊翊琪  森之屋.jpg 器栩皿巧_05_吳孟錫 白釉茶倉.jpg
楊翊琪  森之屋 16x26x10cm 陶土   2017 吳孟錫 白釉茶倉組  11x11x13cm 瓷土 2017
 
此次的展期雖只有短短十天,但24位參展陶藝家所展示的皆是自己近年來的經典力作。諸如今年甫獲得台灣陶藝獎,以〈墨韻行書〉表現生活器物的陳自強;作品構思常常來自於生活所見之物的黃莛㭹;以陶來擬真再現並引領觀眾反思所處即刻當下世界的柯有正等。他們各自在器皿的主張上呈現不同的視角,時而因意念而觸動,時而以造形符號來體現,又時而受環境感知所影響。但全場每個子題都以「容」字來開頭,不僅寓意著陶藝內涵的「包容」萬象,也貫穿了全場以器皿為主的承載意涵。容茗可以顯其馥郁之氣,容饌則可以展其富足之盛,容華則更能夠涵蓋各家爭妍之所長。策展單位試圖從生活之美與實用之趣為出發點,將陶藝創作的抽象與難以直接理解的價值精神和文化底蘊,透過在既有的展覽模式中添加視覺與味覺的不同體會,讓科技材料和藝術文化的結合能更有溫度的承接和融合。尤其在花藝巧思的配合下,陶瓷更增添了許多作品表現上的生活感與生命力,使釉色與花色間的映襯,更突顯出作品的獨立特性及空間感,也更拉近陶瓷的抽象距離與人性溫度。
 
器栩皿巧_06_王怡惠 白噪音.jpg 器栩皿巧_07_呂翊菁 憩.jpg
王怡惠 白噪音─鳴 14x20x12cm 瓷土、雕塑土、透明釉 2017 呂翊菁 憩Rest (局部) 瓷土 2017
   
器栩皿巧_08_陳子榆 時間的片段.jpg 器栩皿巧_09_羅紹綺 玄依.jpg
陳子榆 時間的片段  瓷土 2017 羅紹綺 玄依-漿釉日式抹茶組  陶土、泥漿釉、植物灰釉 2017
 
    或許這一次短暫的展覽邂逅,並無法讓每位觀眾都深切的認識到每個作者與作品之間那千絲萬縷的脈動淵源。但這卻是一個凝聚內涵,形塑生活文化,並濃縮陶瓷創意發展時代脈動的推廣平台。在審美與實用,生活與跨界融合之間勾串起一場舒適的視覺饗宴,不僅令人期待未來更多的激發與延續可能,也讓「器栩皿巧」成為下一次「期許民瞧」的引發與開端。
 
器栩皿巧_10_黃莛㭹 茶器具.jpg
黃莛㭹 茶器具  白陶 2017
 
【展覽資訊】


器栩皿巧 ─ 台灣陶瓷學會當代器皿展

展期:2017.11/16-11/24
開幕:11/18 (六) 10:00
地點: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藝文中心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三段1號



 


器栩皿巧_01_標題圖.jpg
 
器栩皿巧 ─ 2017台灣陶瓷學會當代器皿展 文•圖/簡政展
 
 
 「藝術」是由內在對文化內涵的理解,而向外實踐於生活的力量。日前在台北科技大學所舉辦的「器栩皿巧–2017台灣陶瓷學會當代器皿展」,由策展人王怡惠邀集24位國內知名新銳陶藝家,藉由跨界花藝、茶席,飲食及書道等不同面貌,展現出新世代陶藝家對陶瓷創作在文化與生活實踐上的新視野。


    本次展覽主題「器栩皿巧」取自詩經:「其器栩栩,其皿巧巧。茶兮,器之所倚。器兮,茶之所容。」透過茶與器的依存關係,一方面探討器皿所建構的文化狀態,一方面也延伸創作者透過陶瓷所欲傳達的心境與意念。因此在場地的安排上雖然沒有明顯的空間類別區隔,卻仍以「容茗其馥」、「容饌其盛」及「容華其妍」三個子題來大略歸分這數十位藝術家的創作內容與型態,其中還有黃健亮為展名題字,並以書道形式來展示所論觀點,另外也邀請到江淑玲女士前來施展茶藝功夫,與參與觀眾在茶席間一同泡茶品茗。

 

器栩皿巧_02_曾泰洋 零.jpg 器栩皿巧_03_湯季婷 存在的.jpg
曾泰洋 零,是起點也是終點 10x53x24cm 熟料土 2015 湯季婷 存在的方式 13x10x55cm 化妝土、釉 2017 (1)
   
器栩皿巧_04_楊翊琪  森之屋.jpg 器栩皿巧_05_吳孟錫 白釉茶倉.jpg
楊翊琪  森之屋 16x26x10cm 陶土   2017 吳孟錫 白釉茶倉組  11x11x13cm 瓷土 2017
 
此次的展期雖只有短短十天,但24位參展陶藝家所展示的皆是自己近年來的經典力作。諸如今年甫獲得台灣陶藝獎,以〈墨韻行書〉表現生活器物的陳自強;作品構思常常來自於生活所見之物的黃莛㭹;以陶來擬真再現並引領觀眾反思所處即刻當下世界的柯有正等。他們各自在器皿的主張上呈現不同的視角,時而因意念而觸動,時而以造形符號來體現,又時而受環境感知所影響。但全場每個子題都以「容」字來開頭,不僅寓意著陶藝內涵的「包容」萬象,也貫穿了全場以器皿為主的承載意涵。容茗可以顯其馥郁之氣,容饌則可以展其富足之盛,容華則更能夠涵蓋各家爭妍之所長。策展單位試圖從生活之美與實用之趣為出發點,將陶藝創作的抽象與難以直接理解的價值精神和文化底蘊,透過在既有的展覽模式中添加視覺與味覺的不同體會,讓科技材料和藝術文化的結合能更有溫度的承接和融合。尤其在花藝巧思的配合下,陶瓷更增添了許多作品表現上的生活感與生命力,使釉色與花色間的映襯,更突顯出作品的獨立特性及空間感,也更拉近陶瓷的抽象距離與人性溫度。
 
器栩皿巧_06_王怡惠 白噪音.jpg 器栩皿巧_07_呂翊菁 憩.jpg
王怡惠 白噪音─鳴 14x20x12cm 瓷土、雕塑土、透明釉 2017 呂翊菁 憩Rest (局部) 瓷土 2017
   
器栩皿巧_08_陳子榆 時間的片段.jpg 器栩皿巧_09_羅紹綺 玄依.jpg
陳子榆 時間的片段  瓷土 2017 羅紹綺 玄依-漿釉日式抹茶組  陶土、泥漿釉、植物灰釉 2017
 
    或許這一次短暫的展覽邂逅,並無法讓每位觀眾都深切的認識到每個作者與作品之間那千絲萬縷的脈動淵源。但這卻是一個凝聚內涵,形塑生活文化,並濃縮陶瓷創意發展時代脈動的推廣平台。在審美與實用,生活與跨界融合之間勾串起一場舒適的視覺饗宴,不僅令人期待未來更多的激發與延續可能,也讓「器栩皿巧」成為下一次「期許民瞧」的引發與開端。
 
器栩皿巧_10_黃莛㭹 茶器具.jpg
黃莛㭹 茶器具  白陶 2017
 
【展覽資訊】


器栩皿巧 ─ 台灣陶瓷學會當代器皿展

展期:2017.11/16-11/24
開幕:11/18 (六) 10:00
地點: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藝文中心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三段1號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