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菊 — 陶藝上的工筆抽象
作者: 龔宜琦 / 陶藝家: 吳菊

 
吳菊   陶藝上的工筆抽象

文圖 / 龔宜琦
 
 
1976年吳菊以第一名畢業於師範大學美術設計,後來在天母陶藝教室習陶,爾後踏入婚姻生活,讓先生發展藝術,她則照顧家庭,相夫教子,但是在1995年一場車禍,帶走了摯愛的先生,也改變了吳菊的人生。
 
喪夫之後,吳菊要獨力撫養兩個稚女,曾經開餐廳為業,李亮一愛惜她的才氣,鼓勵她重回創作,但是畢竟畢業已經二十年,於是她開始思考人生意義,半年之後,終於下定決心,重返藝術創作領域,由於對藝術的熱情和敏銳,很快的找到自己創作語彙,她自稱為“工筆抽象”,筆法結合細膩,理性,柔美於一身,她的繪畫風格不免令人聯想到俄國畫家康定斯基,他的繪畫中結合科學,哲學,音樂。
 
雖然睽違二十年才歸隊,但是之前先生也是從事藝術工作,其實並沒有完全脫隊,對藝術的審思早早了然於心,她當下捨棄具像寫實,印象,文化包袱,直接進入自己的心領域,很快地呈現出個人風格。
 
由於先生留下完整陶藝設備,理所當然的就從陶藝開始,在製陶過程中,學會放慢放輕,心急或動作粗魯就容易毀壞作品,眼淚換取教訓,漸漸與陶步調接近。

 
 
 
最初吳菊在陶藝作品上繪畫,1997年首次個展時,她和藝廊老闆抱怨陶藝作品面積太小,畫不過癮,老闆說,那就畫在畫布上啊!展覽結束時給了她兩張50號畫布,她樂不可支,終於將心中作品釋放出來。她慣用滾筒先打油性顏料做底色,再用黑色壓克力描寫,線條內斂沈穩,充滿女性細膩情感,舒坦的伸展,起伏,意味著生命無限可能,無限延展性。
 
身為單親媽媽,在朋友建議下,2003年以藝術家身份移民加拿大,希望給孩子一個更優質的成長環境。雖說為了孩子,其實還是有一點點是為了自己,希望轉換環境,給自己增添一些色彩。移民加拿大之後,失去陶藝設備,專心於繪畫,旅加期間,熱絡參與當地藝術活動,每年有多次展覽及工作示範演講。之外他不斷充實自己,在Emily Carr藝術學院修雕塑,學習到更多觀念,有助於她的創作。
 
2012年回到台灣,選定落腳三義,圍繞在充滿蟲鳴鳥叫的自然環境中,繼續創作。現在的作陶觸角更寬更多元,陶藝作品可以直接放大翻銅,做成公共藝術品,文創商品可以呈現更寬廣的用途,舉凡窗簾,浴簾,床套組,絲巾,筆記本,咖啡杯等等,生活用品上都是藝術揮灑空間,讓生活用品增加藝術氛圍,生活更有品質。
 
對吳菊來說,人生有如畫冊,一個階段一本,一本完成,再做下一本,盡可能地一直做下去。人生是充滿彩色目標,快樂向下一個目標前進。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