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主題報導
人物群像
資料庫
Close
最新消息
主題報導
人物群像
資料庫
首頁
›
人物群像
›
用繽紛吸引目光,以競賽寰宇蒐奇 — 第二屆新北市陶藝創新獎
用繽紛吸引目光,以競賽寰宇蒐奇 — 第二屆新北市陶藝創新獎
作者: 簡政展
用繽紛吸引目光,以競賽寰宇蒐奇..第二屆新北市陶藝創新獎
文圖/ 簡政展
結合原有的「臺北陶藝獎」及「台灣陶瓷金獎」所合併辦理的「新北市陶藝獎」已堂堂邁入第二屆。今年在陶藝創新獎競賽方面分成「創作」與「實用」兩個組別進行評選,可以想見這是為了有效區分各種創作獨特性下的貼心考量。今年的競賽成果作品從3月18日起在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展出,從中窺見本次的競賽成果有相當豐富且繽紛的視覺驚豔感,不僅在創作的多樣性與技巧熟練度有相當成熟且難得的創見,更有部分作品展現出面對社會環境變遷下的思考與呼應。其中,在實用組方面,可以看見獲獎的作品多以單物件排列組合或多量的重複性排列形式取勝,在實用的思維上以嘗試突破既定的使用習慣和印象為特色,的確帶給觀眾視覺上特殊的經驗與感受。另一方面,創作組在媒材多元與技法運用的靈活度上,也展現出複雜而緊湊,簡潔而不空洞的深厚基礎,可以說在整體考量與個別獨特性上都有所斟酌和收效。
然而,在此競賽宗旨上曾提過比賽的目的是,為「推展生活及生活美學的全民文化,以及讓陶藝家發表獨特創作內涵及創意延伸的舞臺」。那如何讓觀眾與、藝術家和展覽三者間產生更多的溝通與聯繫就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關鍵。作品是對懷疑、推論和幻想的無盡邀請,它本身並無法解釋任何事情。因此,創作成品的呈現是否都一定要具有高深的意義就成了一個耐人尋味的議題。假設作品就是作品,創作者本身並不定都要替作品為賦新辭強說愁,那麼詮釋需要的選擇,是否該因奪得大獎與否來決定?也許觀眾想探究的並不只是創作者本身對作品的內在獨白與生活體悟,更想知道這樣的體悟轉化到創作上後,與其它未奪得大獎的作品差異性為何?創作與「人我」的關係,究竟只是單純的「自我」,還是值得延伸擴大的「我們」呢?觀眾與藝術創作的距離感,往往不能只歸咎於個人品味素養的深淺,更有賴於博物展館單位的引導與溝通來建立。而所謂的引導也不該只是單純的給制式的結果或答案,這往往會讓尋覓的樂趣悄然消失,探索的可能被無意的忽略。
因此,創新的價值不在於多變或善變,在於知變與懂得變的自覺。而獲獎的價值也不在於它有多難得或珍貴,而在於它代表著此時此刻的意義非凡與出類拔萃。就如同錢買得到的永遠只是價位而非定位。找到自己的特性,建立與他人區別的特色,不只是作品本身,更應該是展覽整體所要考量的要件。否則繽紛多樣的作品展出,在觀眾眼中看見的往往只是如百貨公司的換季陳列置換,金、銀、銅獎與入選的標籤好像識別價位的索引一般,甚至在與過去的雙年展或其它競賽比較上,還有重複性的印象錯覺,這樣又如何在同與異之間看見所謂的延伸舞台呢?如果比賽對創作者來說只是一場又一場換湯不換藥的賭注,那觀眾就會當成是一次又一次的走馬看花遊逛。民眾看得懂的創作不一定會得大獎,而會奪得大獎的作品又不一定容易被觀眾看得懂。這究竟是創作與觀眾品味的脫軌,還是趨勢與創新的軌跡始終沒有被引導給觀眾看見。也許每位觀眾來看展覽時都只是一次又一次寰宇蒐奇的意外探險,那蒐奇之餘是否也能擁有更多參與和收穫呢?
陶博物館對發展區域性特色與文化傳承和創新具使命感,陶藝創作的時代性是否為本屆此刻下的獨有?時代性的指標,就如同當年的帝展或台展,既展示區域性特色,又超越區域性侷限。新北陶藝獎在數十年後,人們又將會如何看待現在這些創作與新意呢?新北陶藝獎的目的在鼓勵創作與創新,但主辦單位對於創作者除了獎金的支持與獎項的肯定外,是否也有更具體的協助與後續推廣,還是仍只是坐觀其成的週期性大拜拜與蒐奇。怎麼樣透過比賽和展覽讓台灣自己與世界,看見鶯歌陶瓷重鎮的特色,看見台灣陶藝創作的與眾不同,並充份詮釋這種在地文化的價值,才是值得繼續深思與探求的課題。不然即使是最好的作品,最無私的創見,最深刻的體悟,最後都只會繼續存活得如此渺小與卑微。畢竟好的心意不應該永遠只能期待有天被對的人遇見。
展覽資訊
第2屆新北市陶藝獎
●日期:2015/03/18~06/21
●地點: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3樓特展室(鶯歌區文化路200號)
●官網:
www.ceramics.ntpc.gov.tw
你可能還有興趣
評論家
陶藝家
往前翻翻看
往後翻翻看
其他相關文章資訊
裸青花 李雅雯創作個展
杜文田
謝嘉亨的陶藝火車思路 Hsieh Chia-...
杜文田
「大器非凡」何不「大企非繁」
簡政展
無盡之境—廖瑞章的有機抽象陶瓷雕塑
杜文田
呂淑珍陶犬展 ─ 當 遇見愛
程靜妤
洞房寫真 ─ 楊育睿陶作展
黃偉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