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樸 ─ 呂琪昌陶藝釉彩研究暨創作
作者: 簡政展
 
 
澄樸 ─ 呂琪昌陶藝釉彩研究暨創作 文圖/簡政展
 
    一直致力於工藝技術與歷史相關研究的呂琪昌,有別於一般陶藝家的創作手法,特別投入於自然釉彩原料及環保資源陶土的應用領域中。此次在台北梅門洞藝廊舉辦的個展,是他又一次階段性成果的分享。此次展覽他特別以「水庫環保.澄泥釉」和「砂器創新.金曜彩」兩個系列作品為主題來與各界分享,期待在藝術的美感之外,能帶給觀眾在實用領域的新發現與實驗成果。
 
 
七彩變化光澤的金曜彩陶杯
 
 
不同發色效果的澄泥釉 茶杯組
 
    呂琪昌表示,「水庫環保.澄泥釉」在他過去的研究中已取得相當的實驗成果,這種釉屬中國傳統的泥漿釉體系,不僅取自天然,且有利於環保再生優化運用。因為釉彩來源的石門水庫淤泥,是天然快速沖積累積而成,裡頭微量元素相對也比較多,所以在燒製的溫度上,範圍就比較廣,釉色的發色效果自然也比較天然,有著優於現代礦物原料釉的色澤與質感。而且淤泥中的含鐵量也往往較高,故在褐色和黑色系列的釉彩變化上也就有更加豐富的變化。此次展出的茶器與各式容器,雖在器型上沒有太多特殊突破的特出之處,但溫潤的釉色光澤卻帶給觀者一種視覺上的通透與層次感。
 

   
澄泥釉  容器 澄泥釉 茶杯
 
   
內外皆有上釉的金曜彩 樂燒陶器 金曜彩  樂燒陶器
   
    
金曜彩  樂燒陶杯 中國山西平定傳統砂器陶鍋
 
    相對於澄泥釉的細膩精心,「砂器創新.金曜彩」主題中的作品則顯得格外的敦厚與樸實。2017年8月秉持著對砂器創作的興趣,以及對此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復興使命感。呂琪昌遠赴中國山西平定縣進行砂器創作的研究與溯源工作。山西平定的砂器製作方法雷同於當代陶藝傳自日本的所謂「樂燒」,但歷史卻更為久遠,可追溯至唐宋時期。由於主要用來生產民間日用的粗器,如砂鍋或煎藥壺等,所以並未刻意追求外觀表現。雖不求釉藥上的變化,卻又在樸拙的表面上蘊藏著無限的光澤華彩。它沒有日本樂燒的尊貴,也沒有美式樂燒的絢爛,卻保有一份敦厚與樸實。展示中這批取材自山西砂器製作技術而來的茶器創作,雖類似「樂燒」技法,但呂教授卻採用比一般樂燒溫度還高的1200度以上來燒製。在強還原的過程中就地取材當地木屑,研製出這批絕無鉛毒且質地堅實的高溫樂燒瓷化作品。作品表面肌理上有著柴燒陶的樸拙自然,還有柴燒所沒有的七彩變化光彩。如此燒製完成的容器,可以直接在爐火上加熱升溫,不必擔心釉彩龜裂,如同砂器般可直接使用,唯其中釉藥含金屬成分豐富,並不適合以微波爐加熱的方式使用。
 
    呂琪昌以為不管是水庫淤泥還是山西的砂器,除了成份開發的技術運用和量產推廣外,未來都應更仰賴於從藝術的面向去凸顯優勢、亮點和特色。同時他也發現,世界最早的樂燒原來並不一定從日本起源,很有可能是源自中國。他發現中國各地都有類似的原始燒製手法,且多半鄰近於產媒區,並利用無煙煤來急速升溫,在40至50分鐘內急速將窯溫升至1200度以上,不經素燒直接升溫,可以從製作到完成只花約兩到三小時的工序。憑藉著對陶瓷製作及釉藥研究的經驗,呂琪昌不斷地在融合古今技法中進行開創性實驗,且經過多方遊歷、嘗試和努力,終於突破各種傳統限制的觀念而達到目前的成果。他表示未來將繼續新的發現與新的探索,以追求更穩定且更天然環保的掌控法門及變化元素,讓陶瓷工藝不只是美的創作,更是研究下的務實應用與延伸。
 

 
澄泥釉 容器
 
【展覽資訊】
展期:2017.12/26-2018.1/21
地點:梅門洞藝廊
地址:台北市延平南路87號B1
時間:11:30~22:00 (週一休館)
電話:02- 2389-7788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