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嗑牙樂 Korero
作者: Khong Y
2010 嗑牙樂 Korero

文/Khong Y
 

2010年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2010 Taiwan International Ceramics Biennale)是一個特別而成功的展覽。這個名為嗑牙樂Korero的展覽方式在台灣陶藝界是首例。以策展人為主導模式的大型國際展,從企畫構想到作品遴選,乃至展場呈現由策展人一手主導。鶯歌陶博館與專案委員會在事先做了細密的訂調,並從數十位國際策展人的遞案中多方討論與審議,選出紐西蘭籍策展人莫亞拉.伊利歐(Moyra Elliott)的企劃案。之後的複雜工作則在莫亞拉與館方工作人員的密切合作下逐步成形。


展覽兼顧了作品本身的質地與論述,同時因應夏暑旅遊季節設計了密集的遊樂、教育與熱場活動。相當程度的營造,提供給觀眾一個極為新鮮的現代陶藝意象的認知能度。而在專業創作領域上也提供給本地創作者或藝術科系學生們豐富的觀摩場域,提供一個另類的思考刺激。


刺激的方向可能複雜,因人而異而有後續的發酵作用。比如:將實用與非實用性作品混雜一起,而以聊天或對話為設計發展。以六個聊天主題來分類安排展品。無疑的很多觀眾會意想不到的直接被引入那些優美、引人注目、充滿話題的陶瓷作品中。毫無防備的承認它們是我們日常週遭的一部分,我們卻很少注意到的,所謂的「日用而不自知」。透過這樣的刺激,會不會讓觀眾因為陶藝這樣的深意而貼近生活,甚至意識到那些非實用的藝術創作其實是我們生命中不可切割的一體?
另一個刺激是這麼多的展品中,台灣本地的陶藝家只有三位被選入。相較於龐大的國外藝術家作品顯得相對單薄。策展人莫亞拉在挑選作品時很注重背後的論述與想法。難道本地陶藝家的創作意念與論述能力不足?還是策展人基於某些因素…文化/藝術語意的隔閡的緣故?…我不這麼認為!現代藝術創作語意是能夠有效的以理性分析並且被有系統的闡述的。這樣的刺激值得深思…。
我認為鶯歌陶瓷博物館的作為很有Guts勇氣。本次專案委員會也很具前瞻性…這樣的展覽方式在其他國際陶藝展也屬少有!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