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最自然不自然
作者: 簡政展



陶最自然不自然 文圖 / 簡政展
 
          「開館第一次」、「今夏特別企劃」、「128件國內外典藏作品」、「營造獨有氛圍且絕無僅有的觀展體驗」,以上是今年下半年度鶯歌陶瓷博物館的年度大展「陶最自然」的宣傳內容。而「陶最自然」這個主題乍聽之下給人有些許說不出的違和感,根據教育部國語字典的定義解釋,「自然」一詞指的是「天然生成的東西」,或「非由人工製造而是渾然天成的」。陶本是經由人類之手加工捏塑燒製而成的產物,那陶與自然的關係將如何到達「最」的極致境界呢?


              踏入陶博館三樓偌大的展區內,首先可以看到主辦單位別具用心根據不同主題所呈現出各異其趣的展區風格,如蘇州庭園,北海道花海與日式中庭等造景配置。在豐富各異的128件展品中也根據作品及主題的關聯性分類並穿插説明文字。在「探索自然」展廳中所要呈現的主要是多元主題的想像並陳;「運用自然」展區內著重於技術與媒材的多樣化靈巧運用;「再現自然」展區裡提供各種造形與景觀的轉化及觀照;「關懷自然」則是把目光拉回到文化、環境與創作之間的相互呼應關係上。敘述至此,相信大家已然發現本次的展覽主題「陶最自然」試圖表達的是「陶是將自然元素最極致運用的一種再創造形式」與「陶也是可以將自然與文化脈絡再現的一種表現方法」。
 

簡單 - 曾愛真 蕉葉馬 - 鄭永國
 
   綜觀整體來說,此展的意圖與呈現方式時有諸多違和與牽強之處。首先是「自然」的主題表現,陶藝作品取之於自然元素,並運用自然元素創造而出不假。但強調自然卻沒有將自然的氛圍和精神凸顯,卻是一大令人困惑不解之處。尤其是先前強調的展場造景與作品搭配,更是一大諷刺與矛盾,將人工製造的一切用「最」自然來框架與媒合,似乎未達至極之最,反有自我陶醉之嫌。不可諱言地,本次展覽的確是將陶博館歷年來的典藏精品精銳盡出,讓民眾可以一次飽覽這些多樣豐富且各異其趣的經典佳作。但是強加附會的分類與詮釋,反倒使得作品各自的創作精神和內涵逸趣有標籤強加後的失焦和牽強,略有為賦新辭強說愁的勉強感。
 

 
 
 
失落的尊嚴 - 李永明 核子劇場-蘭嶼夜曲 - 吳建福 作者  張山
 
   舉例來說,「探索自然」中要表達是陶藝器型的實用摸索昇華,亦或是抽象幻想下的型態抽離表現呢?如此的系統性失焦與模糊,猶如在迷霧中再撒上一把煙塵。而「運用自然」中的技術巧思與媒材介紹,與其說是運用自然,還不如說是掌握自然運用的脈絡,超越自然的靈活表現更為貼切。而「再現自然」裡的擬真創作,似乎已和再現自然的意涵劃上等號。但「擬真=再現」?或者這只是一種模仿?如果陶藝的擬真等於自然的再現,那生活中的水泥或塑膠模擬木造圍籬造景是否也可以說是一種再現自然的表現呢?強加附會藝術家對創作題材的擷取意圖,只會讓創作本身更深一層的言外之意在分類中被框架與曲解而已。那所謂的「關懷自然」省思,也只會因此而更加深對創作與自然間的一廂情願誤讀罷了。


              樂觀來說,拋下「陶最自然」的主題,單純欣賞本次的128件典藏精品,這仍是一場非常值得觀賞的陶藝特展。但強加附會主題和策展內容卻讓這個展覽的多元豐富,與觀眾欣賞時的自由想像,多了一層不必要的牽強框架。就如同一場美術館的典藏畫展被貼上「畫最真實」或「畫最好看」的標籤一樣。「自然」在此展中顯得多餘且「不」自然。大大方方地將陶博館經典藏特展,依時間年代、依創作形式類別或依大小媒材來分類都或許能更達到效果。筆者在觀展當日順道參觀了館內兩個規模較小的主題特展「顫動的生命之火─涂慶賀陶藝個展」與「土神祭聲之巫─杜爾陶藝個展」,觀後即認為兩展規模雖然不如「陶最自然」特展的規模宏大,但主題與作品之間的聯結明確,在小小的展區中具體的將創作者與展品精神達到分享給大眾的效果。尤其是在「土神祭聲之巫─杜爾陶藝個展」中,那鮮明的作品風格、展場佈置和文化主題之間達到引人入勝且可深可淺的觀展效果。這或許才是觀眾來到博物館走馬看花之餘,最有可能留下印象與學習認知等效果的初衷吧!否則「陶最自然」不僅不能彰顯自然,更像是逃避現實下,將策展熱情自我陶醉下的花火自燃,絢麗過後,短暫即逝的「逃醉自然」。

 

土神祭聲之巫─杜爾陶藝個展 顫動的生命之火─涂慶賀陶藝個展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