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靜有味 — 陳伯函的實用陶藝創作展
作者: 林映萱 / 陶藝家: 陳伯函
陳伯函2017展_01_標題圖.jpg
 
沉靜有味 — 陳伯函的實用陶藝創作展 文圖 / 林映萱
 
 
今年甫自台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陶瓷組畢業的伯函,是青青子衿的新世代陶藝創作者,其沉穩清新的氣質,感覺似有衝突卻恰如其份地點綴出此次個展主題
痕跡
 
有別於年輕創作者通常喜歡天馬行空、原創性高的個人風格展現,作者選擇由審美意識中更具判別度的實用陶藝出發,秉持民藝精神,通過對周遭日常的深切生活與敏銳感受,創作出因使用而美的實用陶藝品。
 
展覽作品以茶具為主,多數作品為手捏方式呈現,拉坯作品亦多破壞轆轤成型的圓滑感,不刻意修飾器皿的整體外觀,留下可見痕跡供觀者玩味和手摸質感的真實接觸。作者自身因著創作,開始接觸泡茶、茶藝文化,從而更細緻精確地探索茶具於生活中的外在美感與內觀本質,再於其中體會衍生對於茶器之創作意念。方形略顯圓柱狀的茶壺與杯,兩相遙望於長橢圓茶盤上,白色和黑色陶土的鮮明對比,讓此組保留
土摔土後的自然本性和手感觸覺之作品,饒富茶趣亦顯禪味。另組拉坏成形之茶具組,杯與壺圓巧光潤的外觀,討喜的手感,相較其他作品有些跳脫的「成熟感」,然樸拙厚重的茶盤,讓成熟多了童心,亦使作品回歸了整體風格的統一。
 
陳伯函2017展_02_乳色茶器組.jpg 陳伯函2017展_03_茶器展區.jpg
   
陳伯函2017展_04_褐色茶器組.jpg 陳伯函2017展_05_褐色茶具組.jpg
 
作者認為,泥土有很強的記憶能力,可以記錄製作過程中不同的塑形手法所留下的痕跡,保留這些痕跡於作品上,讓觀者看到的不僅僅是已製作完成的器皿,更可見製作者於過程中如何與胚土對話,呈現手作質感與泥土的溫度。此外,作者於釉色使用上試圖保留胚土最自然的原色,不讓色料搶走「痕跡」的精采,為此在挑選材料時,便會將不同胚土燒成後之顏色表現亦考慮進去,找出其認為最適合該件作品的土料;或多以溫潤的白色、褐色為器皿薄施胭脂,猶如詩經中「子之清揚,揚且之顏」的眉清目秀女子,無須粉黛即顯麗容。
 
展場空間的氛圍亦加乘了此次展覽的豐富性;老房子整修後的裸露磚牆與殘留的菱格鐵窗,內部牆面刻意保留的水泥痕跡,搭配崁木、鐵桌之載體,陶藝作品置身其中更顯寧靜致遠!未來,伯函期待能夠兼顧現實與創作,持續精進學習自己的實用陶藝技巧,同時亦多嘗試新題材之創作,發展屬於自己的風格脈絡。

 
陳伯函2017展_06_乳色茶具組.jpg

參觀資訊

痕跡-陳伯函實用陶瓷創作展
展期:2017.6/9 ~ 7/9
地點:青青土氣工作室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永華里開山路84巷13號
電話:06-2216739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