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出生廈門的呂淑珍,1966年自藝專美術科水墨組畢業,兩年後與同班同學李義弘結婚。婚後重心在相夫教子的她,直到1980年、年屆35歲時省思到,是時候回看自己、實踐自己創作夢想的階段。在創作的路上,與先生李義弘是彼此最重要的支柱與支持者,也是共學、相互惕勵的重要夥伴,兩人經常偕同好友、學生一同參訪國內外重要藝文場所,增進創作視野,如1982年曾受瑞士哲學家耿寧邀約拜訪後,接續自助旅行奧地利、德國、義大利、法國等國近把個月,飽覽歐洲現代藝術發展。因李義弘專注於水墨創作,因緣際會呂淑珍轉向試探以陶土創作的可能性。她的學陶入門是在藝專雕塑科學弟李亮一所主持的天母陶藝工作室,時逢臺灣現代陶藝發展的起步階段,直到1986年離開教職、擁有自己的工作室「陶盦」後,才開始獨立創作,摸索著自己的表現形式與主題。
自1985年起迄今,呂淑珍舉辦過17檔、21場次的陶藝個展,除了第一次個展以瓶罐變形、陶板刻繪作品為特色外,她從自身女性角色的反思、1984年起關注「女性主義」議題、1986-87年連續兩年與友人造訪不丹、錫金、尼泊爾三佛教國家、1993年移居北海岸三芝鄉間等,生活中不同階段的經歷與自覺,啟發且影響了她的陶藝創作,陸續發表了修行者系列、女性系列、狗犬系列、荷花系列等主題個展,詮釋了她生命裡交織的喜怒哀樂等情思。
在創作技巧上,她體驗到跨域、跨國、多元的創作技巧與思維,包括雕塑技巧、傳統製陶技藝、現代前衛的材質實驗等表現,選擇最直接、最簡潔且不加修飾或裝飾的技巧;特別專注於陶板成形法,從淺浮雕形式的刻繪,到徒手利用陶版創造立體結構,保留因外力推壓而自然成形的凹凸線條與空間感;不特別關注釉藥,僅以少數釉色及陶土的色澤質地來表現;選擇使用電窯,單純地將陶土烤至燒結狀態,捨去操作燒窯技巧的變化與變數。即是,以直接、自然、素樸的方式,傳遞她所欲傳達的自在、灑脫的人生風情。以下就呂淑珍創作的主要系列作品,分述其表現的主題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