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寫真 ─ 楊育睿陶作展
作者: 黃偉茜
 
 
「洞房寫真」──楊育睿陶作展 文圖 / 黃偉茜
 

 
  「我覺得人類對於洞是有一種本能的依賴性,是人類共通的點……」、「我們可以單純地討論洞的本質,但一旦與人連結,就會發現我們對洞的依賴,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聽著陶藝家對展覽主題「洞」的演繹,我開始有點一頭霧水,無法理解為什麼「洞」會是人類依賴並共通的經驗,加上作者闡述時提到洞是「人類生理需求及感官慾望」,讓女性主義賀爾蒙過剩的我開始懷疑起這又是另一種男性視角。
 

 
    然而作者會以「洞」為主題,其實是來自於他對這個媒材特性的思考。陶器製作時,若不讓物件中空或預留孔洞,就會在窯燒時產生爆炸,損毀作品。這樣的特質引起楊育睿的注意,並發現不只做陶需要孔洞,人類一開始居住的洞穴、生活中使用的杯子、馬桶,乃至人體構造中,都有許多孔洞的存在,因此他開始在作品中探索他心目中的「洞」。「众藝術」展場甫進門,便看到四座黑色隧道圍繞著一盞燈,讓人不禁想蹲下,從隧道洞口窺視盡頭的那道光。「洞之物。參」,作者非常誠實且自我批判地說:「這個作品本來是要四個組合起來的,但後來實際組起來發現太醜,所以做了這樣的變動。」他希望觀眾能透過「蹲下看裡面」的動作,產生一種偷窺的隱密感。光線在作品內部折射,其曲線與肌理在光與陰影中起伏變化,增添了欣賞的趣味,也讓作品的主視覺從原本的表面轉向內在,是個極富隱喻的手法。
 
 

         
       
 
 
    展場中央最主要也最大組的作品──「祭器」,則是陶藝家身為台南人最真實的感受。台南是個廟宇眾多,香火鼎盛的地方,在寺廟這充滿念力的場所中,楊育睿覺得每次和神像對望時,好像就感受到無形的重力場在空間中迴旋,產生如黑洞般的吸力。因此他把這感受,化為祭器中最中央的主要作品。這作品想表達的就是這股無形的氣流,為了讓它更「無形」、更抽象,他還刻意用黑色絞胎土,破壞作品的邊線,讓它造形更矛盾而不明確。作者表示,讓作品造形曖昧而不明確,一直是他所追求的,對他而言,一旦明確就「無趣」了,並且他覺得,在創作中,用作者的意志去控制作品的造形,是一種傲慢,因此他將這種「控制」保留在實用器的製作上,在藝術創作中,他則希望能儘量減少控制,使作品不那麼明確的看得出「是甚麼」。
 

   
 

 
    其他在展場陳列的作品,還有兩側展牆上,同樣用絞胎製作,一個個看似漏斗又像杯子的不明物件、有四根黑色大煙囪的東東、還有一個看起來像非洲面具的馬桶(並認真的附有水泥底座)。漏斗其實是失去杯腳的馬丁尼杯,用以隱喻「戒酒失敗」,結果居然變成燈罩;大煙囪是雪茄,紅色的孔洞意涵……恩…..哈,作者也不知道;馬桶雖很認真的附水泥台座,但上面長滿了刺,似乎也沒有要給人使用的誠意……就這樣,楊育睿的作品似乎是在探討人生哲理,但又處處充滿荒謬的詼諧,或是對自我的質疑,引人深思玩味。

    在寫稿的期間,我到一工地採土,在工地的土穴中,突然感受到隱密的安全感與「入土為安」的靜謐,這才體會也許育睿說的「人類對洞本能性的依賴」是真的,畢竟我們都是從子宮孕育出來的,對於洞房的探索,也許就像落葉尋根,自然而然發生的事吧!
 

      
 
 
【展覽資訊】
 
洞房寫真  楊育睿陶作展
 
展期:2018.7/15-8/12
地點:ZONE ART众藝術空間
地址:桃園區中埔六街196巷22號
時間:週二至週五13:30 - 20:00
         假日13:30 - 20:00(週一休館)
電話:03 3251893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