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運地在展場巧遇創作者本人,讓我盡情地提問。關於表面的花紋與質感,並非單純是裝飾,更展現藝術家的精神性。原來他曾學習抽象繪畫與藝術治療,他發現即便面對相同的物件,每個人畫出來的樣貌總是南轅北轍,而這樣的結果最能貼近並表達作者的心。因此這些色彩和筆觸,通過釉、色料與瓷漿的混合後,隨創作者的意念所及,層層敷塗於氣球上,待其乾燥再取下。這過程必須一氣呵成,感受媒材的乾濕度,即時作業,在取下的過程因其極薄,更是一大挑戰! 迴雲 雖然得小心翼翼的完成作品,但更可貴的是藝術家並不因這精細而變成技術控制狂,反而容許、接納這個媒材的天性,甚至進一步運用它。比如在入選2016年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的作品「迴雲」系列中,其實是運內外雙層的結構,掌握「瓷土過薄在高溫中易變形」的特性,讓內層隨高溫坍塌而自然形成似花似雲的形體。或如在台灣陶藝競賽中獲評審推薦獎的「惟心」系列,器皿口緣的變形也是高溫下自然形成,而非藝術家刻意而為。這些都體現著創作者的思維:「對於陰陽觀的省思:在創作成形上給予一定的條件後,我以窯火的溫度(如同陽的能量)與瓷土的造形結構之間與(陰的物質)相互作用產生的變化,帶來另一種自然的結果。」
 |  | 迴雲燒製前的形狀 | |   展場另有一有趣的裝置,藝術家藉由自然風讓瓷球碰撞作品,在安靜的展場,清脆叮噹聲若隱若現。縱觀藝術家經歷,2012年始進入陶藝創作,卻能接連獲國際性大獎,雖說異軍突起,實則在業界工作的18年是他深厚的養分,在不同部門學習各類事務,接觸多樣媒材製作,聽取各類哲學觀點,馳騁後歸於寂靜,沉澱後養分自汩汩而出,水到渠成,如同作品發出的清盈聲響,自然清澈,毫不造作,卻悄悄地滲入觀者的心。  創作自述 回顧多年來不同生活與職場環境歷程下的心靈體悟,投射在作品中。 讓創作過程的每一個行為,每個細微的動作都對應發自內心真摯情感,逐漸清晰敏銳。 使藝術創作成為心靈覺醒的媒介,探索更深層次的心靈視野,試著再度跨越、展開生命另一個旅程。 關於王元德 1993-2011從事歐美產品設計、雕塑及出口貿易等相關工作近18年 1990年第四十四屆全省美展雕塑入選 2016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 入選 2017臺灣陶藝奬─陶藝創作奬 評審推薦獎 2018年拉脫維亞國際陶瓷雙年展MARTINSONS AWARD展出藝術家
【展覽資訊】
「淬鍊。軌跡」王元德薄瓷創作展 「Abstract X Locus」 Ted Wang ‘s Solo Exhibition 展期:2018. 6/23-7/22 地點:綻堂⋄蒔光 Gallery Life Seeding 地址:台北市迪化街一段302號 三進藝術空間 (捷運大橋頭站1號出口步行5~10分鐘) 電話:02-2550 1275 時間:週二至週六10:00-18:00 週一定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