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時刻總是錯置的:看張清淵與臺南之地方
作者: 張碩尹 圖:張清淵
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陶瓷組大家長暨陶藝家張清淵教授
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陶瓷組大家長暨陶藝家張清淵教授

「錯置」並非負面導向的詞語,在當代生活的每個時刻「錯置」已然成為一種慣常的法則,應對於資訊流通的便捷、時間擠壓後的喘息,張清淵作為一位教育者/創作者,生活中充盈的「錯置」從未缺少,身份轉換的調配始終是一個難以輕鬆看待的日常。

從未離藝

用藝術所陶瓷組年度展覽「大崎六六 DACHI 66」,二十多年來前後屆學生與作品齊聚一堂。

與藝術、陶瓷、創作之間的關係,對張清淵而言是在不同層面的來回轉換。如果說教育是他過去二十多年來的主業,那麼對於旁觀者而言,應當優先釐清他對於自己身份認知的嚴謹規則,才得以通透且客觀的理解身份轉換的正當性與重要性。

根據筆者近幾年的觀察,客觀地發現張清淵從教育者返身重拾創作的一種身份轉換,當開始擁有自己的空間後,對於創作的投入也獲得更大限度地容許,儘管身體受到長年積累的病痛影響,使其在創作勞動的時間無法如過往那般廢寢忘食,但創作重新回歸生活日常,如此久違的重新投入,他相當滿足。

因為對於身份角色的堅持與要求,自認為教育者的他始終無法輕言宣稱自己是一位專業創作者,在與其對談的過程中,不斷提到創作的純粹性也是極富趣味並有著深遠意涵,一如他所言「我不是一個專業的藝術家,對我而言,我的創作已經不是最純粹的」,他認為當經過工作、教學等外力介入後,創作對於創作者而言已經不具備最初始的純粹性。

換言之,真正使其回歸創作狀態的起點,應當溯源於專屬個人的工作室落成後,種種的論點及概念都訴說著,他眼中的臺南並非作為「地方」,更多的是一種得以創作的「場域」。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