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0年的「饗宴之器」個展有兩大特點,合宜的價格與破損物件回饋打折的規劃巧思,可以看出吳孟哲的理念堅持。對談過程中,他提到,臺灣對於柴燒物件的價格與他設定的價格相去甚遠,雖然價格的訂立會受到臺灣整體環境影響,但他仍期盼能平衡臺灣市場上的價格,透過展覽及各式不同的方式傳達價格的合理性及器皿物件的真正價值。訂立價格的初衷是回應日本民藝文化的理念,器皿的價格是要人們願意且能夠去使用為出發點,若價格遠遠高過於這樣的需求及範圍,不僅將器皿與大眾的距離拉遠,更使得這樣的物件之美無法得以宣揚。而針對破損物件回饋打折的特別活動,也是呼應了這樣的核心概念,是為了促進使用者願意選擇手作器皿於日常生活。希望透過本次展覽傳達這樣的觀念,進而達到對普羅大眾的教育推廣之意。


堅守與延續
承接先前展覽的特點,這次作品的展出形式受民藝之父柳宗悅影響,認為器皿美的最高展現為能否或是否使用,為此,展覽中特別強調也鼓勵觀展者用雙手感受作品所帶來的回饋,經由肌膚的觸摸,對於器皿物件的紋理細節不會僅有雙眼觀賞時的高低起伏,更是能利用不同感官間的相互對話,堆疊出對美的不同層次的感受。
本次展覽在器皿風格上有更強烈的個人風格,作品所散發的大地風格,可追溯到他在美國生活的日子。在那段時間裡,他經歷了麥田的收割,因此茶壺與茶盤的造形就與當時印入眼簾的穀倉、麥田有了深厚的鏈結。


通過對話區隔傳統
本次展出不僅是吳孟哲多年成果的展現,更是推廣理想與目標的機會。開幕茶會時與觀者密切交流的對談,印證了他有別於傳統的嶄新風格,更多樣的變化,不只有釉的流動,還會搭配火痕的變化,以及強調實用性考量,如作品內部上釉讓茶湯的色澤呈現,也更容易清洗、不易留下味道等。
談及未來貫徹理念
開展的分享也將以交流回饋的方式呈現,通過參與者觀賞整體展覽的心得回饋到創作者,這不僅提供了激盪創作者反思的動力,更能夠在通過零距離的交流拉近了展覽本身與觀者的距離。這部分呼應了吳孟哲在美國生活的經驗,他提及,在美國一日的結束是以晚餐作為結尾,利用餐桌上的晚餐時間,分享一天發生的大小事,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最為親近的時刻,這與他在臺灣與家人一起泡茶談天的時刻有著相仿的經驗與感受。展覽開幕的過程中,與觀者對談交流也近似於這樣親近的分享關係,如同柴燒作品給予人溫潤親近的感受相似。


對於未來,他期盼透過經營自己的空間,在有限的能力下竭力幫助更多創作者,這般溫暖的理念與其作品風格如出一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