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濾〉傳遞了由內而外的滲透、過濾出來的意象,代表著收斂、節制,那麼2022年的〈綿延〉則代表了聚合、展開生機的樣貌。此作是作者首次挑戰製作超過自己身體尺度,也第一次挑戰操作瓦斯窯。作品先有陶土捏塑的基礎結構,在於其上以加了纖維的彎繞泥條作大面積、重點式的布局,再以色彩鮮明的發泡釉藥點綴其上。整體外型略顯由下而上收攏、內外空間結構分明,彎繞的泥條、輕盈的發泡釉彩成為表面的抽象語彙,象徵群聚、富饒、再生的意象,傳遞了原始的生命力。
而在2022年的〈迴〉作品上,她捨棄了碳化矽釉藥的運用。在數個圓球體組構而成的橫向基礎結構之上,以加入纖維的泥條,如纏繞畫般的大小彎繞曲線,滿布於表面,形成一個律動感十足的有機造形。其中,細膩沉穩的色彩規劃,讓其量體感與空間感在騷動中有一股穩定的力量,讓那忽高忽低、忽近忽遠、忽暗忽明、忽寬忽細的流動曲線充滿神秘感,引人前去探索。
另,2022年的〈流〉則加入了現成物的新組合。此作是由兩個部分組成,上方為仿如刺蝟的陶瓷雕塑,下方則是數十條以同一色系的透明絲襪內塞滿了棉花的現成物,亦有仿生物的錯覺。整體意象不甚明確,惟兩種對立的材質與造形,堅實與柔軟的大反差,特別是塞滿棉花的透明絲襪,猶如皮膚的質感與肌肉感,赤裸感、噁心感在觀者的內心擾動著。
完成了上述作品後,楊雅晴意識到,自大學開始經常往內心深處挖掘在家庭關係中所經歷的痛苦記憶,彷彿最痛苦的感受即是最深刻的感覺,才能因此有更具情感、更動人的作品出現。但,或許,此時她已走過透過創作抒發內心情緒的過程,她自覺到,對原生家庭的矛盾情結已不再有強烈的感覺,那麼,什麼是她持續創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