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瓷創作中,無論形式、內容如何轉換、變化,通常在媒材上,我們看到的也還是以土為載體,釉為裝飾,雖然也曾看過以釉融熔變化過程作為創作主題的藝術家,然而能將釉如此徹底解構、重組再建構,甚至將之質性改造為土的藝術家,安永正臣,Masaomi yasunaga先生,還是我見過的第一人。
初次見到他作品,是我在日本陶藝之森駐村的時候。夜半12點,我們仍在工作室挑燈夜戰,他穿著流浪漢似的破T-shirt,謙和有禮的悄悄進來詢問,是否能把作品出窯。我好奇跟到窯間去看,見剛拉出來的台車,驚訝地下巴掉了18層!這根本是窯的極限運動!分不清是熟料、還是掉落的釉粉,像瀑布、像小山,像陶藝之森夜空中的流星雨,從硼板上流洩而下;埋藏其中,若隱若現的作品,有的猶如剛從未來出土的古文物,有的如被海浪沖刷幾億年的珊瑚化石,古樸、厚實而自然,其中幾件作品,還有鐵器結構在其中。但鐵和陶土,怎可能結合得如此完整呢?令人摸不著頭緒。而作品重量和其張力成正比,有一件約莫40x20x20公分左右大小而已,但以我金剛芭比之力,居然難以撼動!詢問之下,原來其中的鐵居然是實心的!這種豪邁的實驗性,豈不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