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衷一是 — 蘇淑美陶藝個展
作者: 簡政展

蘇淑美_2017莫衷一是_001_標題圖.jpg
 
莫衷一是  —  蘇淑美陶藝個展 文圖/簡政展

 
 
在日常生活中,人往往受到直覺和情感的影響,很多時候很難單純地訴諸理性來解釋所面對的一切,於是難免在千頭萬緒中「莫衷一是」。近日蘇淑美在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的個展,即是以如此「莫衷一是」的面貌與命題,呈現給觀眾屬於她的創作視角與思維。


甫到展場,乍看蘇淑美的作品,貌似金屬的陶管組合,遠看像是一隻隻蠕動糾結的蟲子,近看卻又像生冷鏽蝕的鐵條,使得柔軟及堅硬的視覺感受同時並存,讓作品在創作鑑別度上也顯得格外的與眾不同。因此當展題命名為「莫衷一是」時,宣示的重點也就不再是它原本是什麼,而是被觀者認為是什麼?如此一來,作品勢必也就不再只是技法和形態的表現,更取決於和觀者互動中所取得的猜想與臆測。


就作品本身而言,蘇淑美大多以陶土創作,少部份運用瓷漿、搭配釉藥及化妝土電窯燒成。在一共9組件的展出作品當中,不管在造形空間、肌理線條、形狀輪廓和凹凸紋理上,都具有一系列的整體脈絡關係。如此帶有鏽蝕和蠕動感的鋼條管狀造形,既創造空間與形貌的多樣性,也在不斷蔓延叢生的聚合排列中,衍生出各種可供想像的象徵符號,以及彷彿帶有生命力般的蟄伏靈魂。然而以時間的序列來仔細觀察後,可以進一步發現,雖然大部分作品為2017年的新作,但其中最早創作於2014年的作品〈纏住2〉,以及2015年的作品〈流動〉,在其管狀造形元素的頭尾部分,並無後續其它作品的尖頭造型,反而以包覆隱藏或直切斷面的方式呈現。這使得〈纏住2〉在此階段看起來仍如同一捆鋼索的纏繞,而〈流動〉的表現也像是一團在工地被廢棄的鏽蝕鋼條。倆者與往後階段的作品比較起來,皆相對較缺少蠕動感的生命力。

 
 
蘇淑美_2017莫衷一是_002_流動 2015.jpg
蘇淑美_2017莫衷一是_003_纏住2  2014.jpg
流動 2015 纏住2  2014 (1)
 
蘇淑美_2017莫衷一是_004_舞曲 2017 .jpg 蘇淑美_2017莫衷一是_005_舞曲局部 2017 .jpg
舞曲 2017 (1) 舞曲 2017 (2)
 
此外,〈舞曲〉更是全場唯一非鏽蝕表現的淡灰色創作。這件作品不僅跳脫整場視覺色系上的一致感,也和〈流動〉在無規則的靜態叢聚排列上,對比出潛在的動態凝結感。如此一來,再回頭去欣賞其它如〈穿越〉和〈窩〉等作品時,那種空間的堆疊延伸或迴旋動態感,才能自然而然的被引領出來。而且那些被觀者所認為看似蟲子蠕動的印象,也才能在〈繞圈圈〉與〈片段〉的作品中再轉化為像花朵般的煙火,亦或藤編的效果。
 
蘇淑美_2017莫衷一是_006_穿越2017 .jpg 蘇淑美_2017莫衷一是_007_窩 2017 .jpg
穿越  2017 窩  2017
   
蘇淑美_2017莫衷一是_008_繞圈圈 2017 .jpg 蘇淑美_2017莫衷一是_009_片段 2017 .jpg
繞圈圈  2017 片段  2017
 
    蘇淑美在自述中表示:此次個展是自己發展10多年系列作品的一次呈現。而她的作品在脈絡發展上,從看似冷酷而低調的視覺表現中,巧妙的賦予靜態的創作一種動態的視覺想像,就如同在一個無生命的結構中,置入了生命的靈魂。這些超越美感侷限的創作發揮,不僅將觀者的肉眼所見,帶向看見的是也不是,也帶往個人自我的詮釋及體驗當中,並不停引人遐想地反覆辯證和思考。不論是蟲子、鐵條、管子、花卉或各種象徵符號的聯想線索,「莫衷一是」即是沒有答案的不斷尋找和發現,也是取決於創作者個人日常生活和創作狀態的時間拼湊與堆疊,更是觀眾綜合生命經驗下的印象累積。觀看的重點從來就不只是看見了什麼?以及它原本究竟是什麼?而是被觀者看過之後,認為它是什麼就是什麼。
 
蘇淑美_2017莫衷一是_010_存在過程局部.1.jpg 蘇淑美_2017莫衷一是_011_存在過程局部.2 .jpg
存在過程 (局部)  2017 存在過程 (局部)  2017
 
參觀資訊


展期:2017.6/23~8/6
地點: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1樓陽光特展室
地址:新北市鶯歌區文化路200號



蘇淑美_2017莫衷一是_012_方次方 2017 .jpg
方次方  2017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