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展在結構上分成四大區塊,分別是「工藝、設計與空間的思辯」、「巨大、微小與精細的量體」、「材質、形式與觀念的探索」、「內外、心靈與疆域的游移」。不過,這些分類是留給專業藝評人來評論的,小的我只是一介路人甲,請容我用隨性而解構的方式來描述我的感動吧!首先,此展最吸引我的,居然是各個作品旁的作者錄像,我花了很多時間在看這些影片,一來很少展覽會這麼用心地去拍攝每個作者的創作理念和工作環境,二來透過這些影片,更貼近作者的創作脈絡,讓觀者能更深度的閱讀作品,比如在第一展間看到章格銘的「配角戲」,用老舊破裂的棚板,搭配他自己技術高超的茶壺或扳手等金屬現成物,或利用釉滴到硼板上,這種平時在燒製過程中會被當成是失敗瑕疵的東西當作品,這種毫無違和感的衝突性,就呼應了他在影片中自述所提:「我的東西不做完整、我不做完美……你做的越滿,人可以填補的越少,你越沒有感覺,所以你要讓東西鬆弛,那鬆弛裡面又很有力量,那個是最難最難的。」讓我覺得非常佩服。他捨得放掉一些他的做陶技術,但是放掉後,又能找到敏銳的感覺去填補。做得不多,但想得很多。我個人覺得是非常精準的留白。  |  | 章格銘 | | 作品在同一空間的相互對話也非常有趣。比如黃莛木弦與施宣宇作品的精細,和徐永旭、邱梁城作品的巨大粗曠並置對比後,更顯現陶瓷這媒材的千變萬化,雖是同一媒材,但創作者往不同方向探索後,呈現出的結果有著十萬八千里的差異性。  |  | 黃莛木弦 | 施宣宇 |  |  | 徐永旭 | 邱梁城 | 或是像陳芍伊與唐瑄,都是以人形娃娃為主軸,但因著裝置與上彩方式的不同,前者是偏向設計式的古典畫框排列,用色簡約內斂;後者是營造作者內心秘密基地的幻境,以豐富的多彩凸顯魔幻──兩相並置後,更襯托出彼此強烈的個人風格。從不同藝術家之間風格的排列與呼應,足可看出此策展的巧思與用心。  |  | 陳芍伊 | 唐瑄 | 花了一整個下午慢慢地「嗑」這個展覽,看完不禁長長地「噓」了一口氣:很精彩呀!也深深覺得自己還有很長的一條路要走,無論在技術、觀念的呈現和哲學思辨的深度上,都還有很多需要琢磨的地方。好的展覽像一本好書,也像一面鏡子,讓人充實也讓人自省。還沒把這個展覽列入2017年的life list嗎?快點,你太慢啦! 【展覽資訊】 形塑無疆─臺灣當代陶藝進行式 時間:2017.1/13〜6/4 地點: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三樓特展室 地址:新北市鶯歌區文化路200號 02-86772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