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多麽痛的領悟 文/黎翠玉
|
台灣陶藝半世紀的發展,近年來已發展得十分成熟,不再需要汲汲營營的推廣和宣傳,而是需要深度的提升和真誠的分享。如同兄弟爬山各憑本事,登頂之後再一同共賞美景、分享沿途過程的點滴。 |
陶藝家以火為伍是宿命。「燒傷」是陶藝工作者十分容易近身的職業傷害,尤其是燒窯過程,不論是電力窯、瓦斯窯、樂燒窯或者柴窯等,經常都能目睹陶藝家近身搏火的壯闊場景。他們除了鮮少戴上隔熱手套〈只用一般的棉布手套〉、護目眼鏡之外,更遑論能警覺的戴上保護胸肺的口罩了。柴燒者還因為溫度過度炎熱,甚至刻意只著短褲、短袖、拖鞋,就衝鋒陷陣的燒窯;為了觀看窯火,就算是1000度以上赤紅的火焰,照樣用肉眼探看;殊不知,如此的赤焰都可以將無機的礦物陶土燒結成磁化的器皿了,要燒傷我們有機的水晶體導致眼盲,就更輕易了。作品燒不好可以再來一次,眼睛、身體燒壞了,可沒有機會再來一次。
|
|
今年初有一位陶藝家,雙手被燒傷至真皮,兩隻手沒皮膚的地方,滿手暗紅腫脹並且還滲出半透明的組織液,還存有皮膚處,則佈滿大小不一明亮的水泡,樣子十分的疼痛。意外的發生,是因為陶藝家燒瓦斯窯,點母火時不慎引燃周圍的紙箱和氣泡紙,為恐怕火花一發不可收拾,陶藝家情急下直接就利用自己的雙手撲打火焰,燃燒旺盛的氣泡紙快速的沾黏在他的雙手上繼續燃燒,由於塑膠溫度非常高,一但黏在雙手撥都撥不開,所以燙傷的程度相對也就嚴重許多。 |
這樣的傷害實在不值得,而且應該被加以討論。因為這不僅攸關藝術家們的生命安全,更關係著附近住家的公共安全,陶藝工作者是應該特別小心。記得幾年前訪問過鶯歌陶博館已故館長吳進風,他說一直都沒辦法好好創作,主要是因為鄰居始終在抗議他的「瓦斯窯」,擔心瓦斯窯隨時會爆炸或者無端延燒殃及他們,因此吳館長被迫放棄其工作室的燒窯研究。這是一般人對瓦斯窯普遍的認知,而這樣無端的恐懼,也是可以被理解的,就如同我們的住家旁邊,如果是一間瓦斯行或是加油站,都會深覺被威脅是一樣的。 |
其實窯本身不是問題所在,人本身才是重點。有正確的防範才是工作的態度。傳統上真正的好陶藝也是隱含著這些無形的秩序的…這是對「土」對「火」尊敬的陶本意。另外:「有備無患」則是必要的積極做法,如「滅火器」等防火物品的預備。如果這位燒傷的陶藝家,窯邊平時就備有滅火器,應該不會在情急之下以手拍打,也不致會導致如此嚴重燒傷了。滅火器,平常也要注意保存期效,並且要預先熟悉使用方法,以免備而「不能用」或是「不會用」也是枉然。
|
|
另外重要的是「環境的管理」。窯區本來就是「火」存在的必然方所,不論是燃燒掉下來的雜質、灰燼,或是點燃母火時,都有可能有小火星滴落,或是引燃周圍易燃物的潛在危機,因此窯邊四周環境的淨空,就非常重要。不管如何,小心「窯」火、注意窯邊設施,不要抱著賭運氣,以僥倖的心得過且過,才是保本之道。老祖宗說過「運氣」是給有準備的人,期望這「痛」的領悟,能讓從事陶藝的你,有正確的準備也能擁有好的運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