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步就班,心境自然漸明 阮俊隆
作者: 賴佩君 / 陶藝家: 阮俊隆
阮俊隆  柴燒花器  2018  14.5×21.2
阮俊隆 柴燒花器 2018 14.5×21.2

1962年生於臺北的阮俊隆,在從事平面設計工作十年左右時,於逸青教室接觸陶藝。據他所述,第一次握到土就十分喜歡,內心有種被呼喚的感覺,於是一邊學陶,一邊上班,一年多下來陸續參與幾次聯展,漸有想要專心做陶的想法。1992年底,他離職成立了個人工作室,自購一座電窯,從茶壺等小作品開始,創作至今。

為了有更完整的創作空間,他搬至中部,2001年結婚後定居南投國姓,開始嘗試更多元的燒陶方式。先從瓦斯窯試起,後來對柴燒感興趣,卻不知道可向誰學習蓋窯,於是以日本前輩作家為研究對象,觀察喜歡的作品是如何燒成,自己試著畫結構,最終築成有燃燒室、窯房、捨間、神祕室的大型登窯,有足夠的空間讓火舌拉長,又有停滯有轉折,能燒出最富變化的作品。

他不多解釋自己所追尋的美感,往往是腦中先有一個喜歡的樣子,再按步就班地實作,心境自然能透過作品展現;他做完作品就燒,沒有固定的燒窯時間表,一年約一窯,一次燒五天。習慣於自學的他,自己上山挖原礦土、劈柴、整柴,親身體會所有過程,去理解其原理所在。作品偏好大型花器或茶盅,試圖將窯頭到窯尾不同的趣味悉數捕捉,對他而言,柴燒的美並非人為是大自然透過人們的手來展現美之所在。

阮俊隆  柴燒花器  2018  16.5×26.4×
阮俊隆 柴燒花器 2018 16.5×26.4×
手捏大型器皿讓自然釉淋漓
阮俊隆 柴燒花器 2018 30×31.5×32cm
以手捏成形的器皿充滿樸拙趣味,「躺著燒」製造橫流釉色,以及採用貝殼為墊片留下的印記等,都為作品留下了繽紛變化。
窯頭窯尾燒製特性盡
阮俊隆 柴燒花器 2018 13.3×19.5×19.6cm
阮俊隆作品以不上釉為主,除了燒出土礦中原有的元素之外,也擅於運用窯頭窯尾落灰量差異,燒出不同成色效果作品。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