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流程上,他傾向事先規劃八成穩定可期的工序,保留兩成與窯火一同切磋琢磨,感受未知的驚喜。他自己調配土坯,事先畫好草圖,將土坯放在轉盤上快速下刀完成削切,爾後改以手持方式削切土坯,更能360度地布局空間結構。他選擇上釉柴燒,保有落灰和釉色的雙重精彩;作品多數以黑釉或白釉為底,高溫過程中表層的釉彩自然流淌,落灰處則更添丰采,常猶如山石經年日曬雨淋後的斑駁痕跡,或如一幕雲雨中的深山秘境。近年嘗試關注置於1380度高溫的窯頭處,作品或局部被燒融剝落,或如金屬銹蝕的質地,時而為壺配上有歲月痕跡感的木柄及金屬配件,彷若滿載故事的老人,滄桑、古老、看盡百態的精采。
(上)張璽元 生命,歷練,回首 2020 91×58×26cm
(下)張璽元 飛天 2021 16.5×6.5×8cm
削切、釉彩與落灰的共同創作
由於流釉效果較難預期,燒成率不高,恰到好處的流釉融合削切線條及落灰,展現如山川絕景的壯闊感。
張璽元 玄武 2017 11.5×10.5×11 cm
承載了時光的滄桑與醇厚
運用高溫柴燒將部分土坯燒融剝落,或布局濃郁的落灰和釉色,表現斑駁或銹蝕的質地,似從繁華回歸樸拙,是歲月烙印下的滄桑,也是時光留存的真諦。
張璽元 赭般千山萬壑 2017 16×17×19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