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窯過程窯氛火焰色彩多變化豐富,燒窯初期和一般燒柴的視覺印象差別不大。隨著窯溫昇高,可感受火流的竄動,穿過陶瓷坯體,直奔煙囪,火勢沖天,狀如神龍昂首噴火,另名為龍窯頗為貼切。黑煙也慢慢不見了,火舌變成捲動噴騰狀,投入細枝薪柴馬上被吞噬,看不到炭黑;粗段薪柴則可看到春材與秋材(若有)或樹脂燃燒微妙的火色變化,燒到後段高溫時期。火膛與窯室內更是通紅一片,若細心觀察可看到氧化或還原氛圍微妙色度變化,薪柴生命力的盡瘁昇華令人動容,震撼至無法逼視。 這些燃燒所造成的氣態鹼份與坯土產生作用,以及灰分落在坯體上灰釉效果,形成柴燒作品迷人的自然風韻,最值玩味。坯體迎火面落灰多,厚處色質粗曠天成,薄處或亮或無光偶可見釉汁垂流;坯體背火面落灰較少,反而可看見坯土受火燒煉作用,色質沉歛變化絕妙,若非親眼目睹品味,恐無法體會。當然出窯時也常見質粗色鄙不討喜的作品,但是,它是柴燒必然存在的一部分,因為作品排窯技巧是柴燒重要關鍵,作品疏密左右燒窯成果,其關係如同自然界某處角落,自成一格,各展形色無關美醜,柴燒迷人之處就是每次的期待,以及窯裡乾坤的神悟體會。  進階参考 辭意-階梯窯 / 陶瓷工藝美術詞典 http://www.jdzmc.com/cd/cd300/cd3001/7835.html 視訊-田承泰話柴燒―苗栗有泥窯 柴燒記錄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XPVUTfbMpw 文獻-台灣現代柴燒陶藝的探討與柴燒創作的要素 / 吳水沂/ 臺灣工藝 |